| 分类: 书事 |
书的封面用的是这幅画
我在数年前读到罗丹情人卡米尔·克罗岱尔的故事是在《读者》杂志上,再读她的一生,是在传记《为爱痴狂》中。两次阅读,我有同样的感受——心悸。
当卡米尔的心里初装上罗丹时,她和弟弟保罗有一两句关于他的对话,保罗说他很讨厌罗丹,卡米尔当时就和这个与自己感情最深的亲人翻脸。读到这里,我心悸的感觉犹如水底下面小股的暗流,悄悄上涌:年轻的卡米尔自己先掉进情网,走出情网必须需要个人强大一些的力量。卡米尔才华横溢,凭借个人努力和罗丹的指点,很快引起公众和专家们的注意。她和罗丹之间经历了热恋、猜忌、妒嫉、分开、复合、彻底决裂,这中间,更为令人叹息的是卡米尔流产两次,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卡米尔和母亲因此失和,彻底地在情感上失去母亲的呵护;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时,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窃取了情人的灵感;和罗丹的伴侣罗斯与普通家庭妇女无二致的撕打,罗丹也和一般的出轨男人无二致的摇摆不定,而且还和别的女人交往。卡米尔和罗丹之间的情感和欲望点燃了彼此创作的火焰,罗丹却能在恰当的时候,或者说是男性在这个男性社会中所受到的“特殊照顾”而脱身,但卡米尔却似旺火空柴般任凭自己燃烧下去,等想要彻底抽身时,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对于罗丹,卡米尔是点燃激情的火把,是激发灵感的源泉,但对于卡米尔来说,罗丹却是将她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元凶。“在大师的眼中,女雕塑家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女人,而女人——对于大师来说,她的终极意义也只不过是艺术的点缀品。”如此的结论,让人深深地为卡米尔爱错了人而感到不值。如果她跟罗丹没有情人关系,仅是与之保持永远地作为学生和助手、模特的关系,也许她的成就会失色不少,但起码,卡米尔不会在情感上走那么大的弯路,不会简单地拒绝年龄相当的音乐家德彪西,个人生活会为之改观——平淡也比燃烧后成为灰烬地好。
在爱情生活中,燃烧自己要看是对什么人,需要的是同步的感受和行为,比如《泰坦尼克》里的杰克和罗斯。罗丹自己就曾经警告过卡米尔:“浪漫的爱情像火药,像火药一样靠不住。”但是,卡米尔对这段爱情就像对她的雕塑一样,欲罢不能,只有等自己燃烧后成为灰烬。
尽管后世对卡米尔作出公正的评价和真挚的凭吊,但对于曲折不幸的个人人生来说,那实在是太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