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由谁最早阐明?

(2010-01-22 22:31:37)
标签:

杂谈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机制,可能在于“前额皮质下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和5一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受到损害,增加了PSD的发生”这句话,国内文献引用甚多,但没有谁标明最早的出处。 

以下文献引用(按发表时间顺序):

目前PS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Vogel等[7]认为PSD的发生与大脑损害后的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一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节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一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导致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

刘红综述;郭春杰审核.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3):239-241.

[7] Vogel CH. Assessment and approach to treatment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J].J Am Acad Nulrse Pract,1995,7(10):493-497.

出处为1995年文献。

 

脑卒中的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5一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神经递质分泌明显下降从而导致抑郁的出现。

梁翠萍 吕佩源.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6(4):301-303.

未标明出处。

 

Vataja等认为卒中后前额皮质下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和5一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受到损害,增加了PSD的发生,尤其是左侧,增加了PSD的发生。

姚能云,徐平.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231-1233.

有提示,但未标明出处。

 

急性PSD状态是病变破坏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能神经元和5一羟色胺(5一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这两种递质水平降低所致。

徐伟,周燕. 卒中后抑郁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88-92.

未标明出处。

 

目前对于PSD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解释:(1)首先是反应性学说,认为由于卒中导致肢体瘫痪引发心理反应。这对抑郁的发生或程度加重起了促进作用。研究中发现,抗抑郁剂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和配偶状况有明显的关系。这反映了PSD的发生并非与神经递质完全相关。(2)是以脑损害学说为基础的生物学机制,认为PSD损害了一些情绪中枢或情绪的传导通路,导致脑内的生化递质特别是5一羟色胺(5一HT)减少,而引发抑郁[8]。目前临床上治疗PSD主要依照此学说,即增加脑内5一HT含量,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即血管性抑郁机制,Aben等认为PSD可能与急性或进展性的脑血管系统损害有关。从以上所述说明。PSD发病并非单一机制所能解释。

向伟 陈妍.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9(4):357-359.

[8] Singh A,Black SE,Herrmann N. et a1.Functional and neanatomic correlation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the sunbrook stroke study[J].Stroke,2000,31(3):637.

出处为2000年文献。

 

其发病机理有人认为是病灶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导致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低下而引起抑郁发作[8]

罗海龙 俞万香 李水彬,等. 坦度螺酮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31):148-149.

[8]Starkstein SE, Robinson RG, Price TR. Comparison of cortical and sub cortical lesions in the production of post stroke mood disorders[J]. Brain, 1987, 110(4): 1045-1059.

出处为1987年文献。这是目前引用的最早文献来源。

 

互相引用而不考察文献的初始来源,这是国内一些作者的恶习,害人不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