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丧俗(十二):上饭
(2013-01-24 17:15:12)
标签:
村子姑爷只有房子海蜇 |
分类: 散文 |
十二、上饭
上饭是平定丧仪中非常隆重的仪式之一,在发丧前一晚举行。吃过晚饭后,就要上饭了。
上饭前,孝子给前来帮忙的磕头。司仪喊道:“现在开始上饭。孝子给大二总管、账房家、厨房家、放炮的、各位前来帮忙的磕头了。”喊声落下,孝子跪在院内面向众人跪头。然后,女婿穿上孝衫站在灵棚准备接饭。
平定县城附近,因为女婿没有在上饭前穿孝衫,上饭开始前,要先给女婿更衣(穿孝衫),更衣前,要给女婿安排酒菜,予以招待。——女婿也称姑爷。款待完毕,司仪喊道:“请姑爷更衣”,此时,女婿在专门一个房子里,由一年长者(或总管、或官孝子)用条盘端着孝衫,端到女婿面前,给女婿把孝衫穿戴整齐。与此同时,孝子们跪在女婿所在物门外,跪候女婿更衣。
更衣完毕,司仪下令上饭开始,司仪喊道:“发鼓鸣炮,开始上饭,女婿准备接饭”。于是,院内炮声响彻,鼓乐齐鸣。鼓乐声中,两个女婿(姑爷)走至灵前,在灵前左右站立。
如果女婿较多,则轮番接饭;如果只有一个女婿,可由堂女婿(同族中的女婿)代替;如没有女婿,则外甥代替。
女婿站立后,全体孝子跪在灵前,先在灵前敬香,每个孝子烧一炷香。然后,顶族奉香,全体族人在灵前烧香。随后上饭正式开始。
许多地方,上饭开始前,还要为死者念祭文,致悼词。致辞完毕,开始上饭。
平定上饭一般分三联。即三个时间段,每联上八道供菜,每个时间段中间有一定间隔。每一联开始和结束时,都要燃放爆竹、鞭炮或礼炮。
在每联结束的间歇,留在丧房的孝子全部出来,把屋门关上,只留死者在里面。在灵棚口端,用幕布遮上。这个程序叫“严门”。意在让端上去的供品让死者享用。
整个上饭过程,吹手(乐队)彻头彻尾吹奏,唱唱戏)者高唱浑厚戏曲,扭舞者舞动诙谐的舞步(过去还有和尚在诵经,现在基本没有了)。热闹的场面常引得左邻右舍闻声观赏。扭舞的官孝子(平定人把白事扭舞的人叫官孝子,一般为两人轮流进行),一边扭舞,一边用条盘从厨房把做好的供菜,一次一盘端到灵棚前。舞者节奏匀称,步履缓迟,意在逗乐。当供菜端来时,跪在灵棚前正中的正孝子,把双手举过头顶,在条盘两侧稍作扶持状,然后有一个女婿把条盘上的供菜端到供桌上。
因为乡俗不一,上饭时,有的村子在灵前跪一个男孝子,女孝子全部在丧房守灵。有的村子所有孝子全跪在灵前。
按平定的乡俗,供菜有2X8=16的,有3X8=24的,有4X8=32的,有5X8=40的,也有8X10=80和10X10=100的。现在一般以3X8的居多。
3X8的供,也称为三八供。先有十六碟子为压桌菜:四肉、四菜、四干、四鲜。
四肉:火腿、肘花、鸡渣、鸡爪(一作片肉、肘花、松花、卤鸡);
四菜:洋粉、松花、芥末鱼肚、佛手海蜇(一作洋粉、芥末鱼肚、海蜇、莲菜)
四干:瓜子(一般为西瓜籽)、桂圆、金糕、瓜尖(有时为核桃仁)
四鲜:香蕉、桔子、苹果、鸭梨
再上公筷、公勺、酒壶、酒盅。前四大碗菜跟四道点心,每上一大碗后面跟两小碗,
后有四大碗(各一个),四大碗为汤类,在甜食上来前后要上漱口水和涮勺、筷的水,最后上两碗米饭。厨师最后还要浇汤。
供品专门有厨师烹调,供品要求色泽鲜美,雕工精细,摆设考究。汤饭端上去时,女婿还要在条盘里放厨钱。以表对厨师的酬劳和感谢。
有些地方上饭结束后,有凑分吹唱的习俗。即上饭结束以后,家属(孝子)和前来吊孝的亲属晚辈再自行凑钱邀请吹手家继续吹唱,直至夜阑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