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峡明珠塔”的倒掉(图)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字的声音 |
1月5日,随着一声巨响和一阵地动山摇的震动,昔日设计总投资3500余万元、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主塔高92米、连同塔尖共135米、顶部有旋转观光厅、能俯瞰万州城全景、有万州形象工程之称的“三峡明珠观光塔”, 在人们多年的期盼中,结束其“光荣”的历史使命,轰然“谢幕”。
拆除的全过程不超过5秒,这样的拆除速度令人叹服。回顾一下近些年的爆破事件,你会发现有很多的建筑就像“三峡明珠塔”一样,还没来得及投入使用,就被炸为废墟。难怪柏杨老先生说,中国人虽然不富裕,但其挥霍的样子却让人觉得是富得流油。
“三峡明珠塔”的炸掉,很容易让人想起不久前被炸掉的奉节“移民纪念塔”。两“塔”都是在重庆,都是为了给三峡工程“留个念想”,都是在成为烂尾工程后被选择炸掉。这不免让人心生好奇,三峡周围还有多少这样的“观光塔”、“纪念塔”?“三峡明珠观光塔”的倒下,不过是一段暂时失败的政绩工程史,却无法掩盖其背后的体制痼疾与复杂现实。一个“三峡明珠塔”的倒下,也难保未来不会有更多的“三峡明珠塔”继续在万众唾骂与幕后支持下屹立起来。
“三峡明珠塔”们为何层出不穷?一方面,这里面有地方不可遏制的发展冲动。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了所谓“良好的投资环境”,一些地方官员喜欢“大干快上”,也就出现了许多不合实际的“形象工程”。另一方面,这也与一些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有关。“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就能上。关键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让领导看到政绩。”这就是安徽省大贪官王怀忠的政绩观。正因为这些颠倒了是非的政绩观,使得一些广场修了再修,工程拆了又建;三五年之后,这任官员升官走了,继任官员再来一次。真可谓,我升官之后,哪管它“烂尾”遍地。
“三峡明珠塔”的倒掉已为当地民众“期盼多年”,从中也反映了在“三峡明珠塔”的建设上存在着决策与民意的背离。而“三峡明珠塔”在投入上千万元后被突然叫停,似乎也意味着决策者内部同样存在争议。一个未达成共识的大工程,当年又是如何“霸王硬上弓”的呢? “三峡明珠塔”被炸掉了,但公众心中的疑问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一项设计总投资3500余万元的工程,钱从何来?谁做的决策?如何通过的论证?这些都要交代清楚,以便于为将来的政府工程总结经验。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对涉事官员问责,这样才能平息民众的不满。这样,即便不能彻底根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至少也能剥夺这几位涉事官员继续“劳民伤财”的机会。
“三峡明珠塔”倒了,其荒谬计划与浩大投资的策划者、执行者,究竟在几千万纳税人支出打水漂后,受到了何种与责任相对等的党纪国法惩处?“三峡明珠塔”的倒下,仿佛是问责对象的乾坤大挪移,问责的是“三峡明珠塔”而非制造这一公共悲剧的人。问责主体的从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无辜的钢筋水泥,使得高高举起的问责大棒永远轻轻落下,甚至错打对象。使得倒塌的“三峡明珠塔”成了靠其上马的某些官员的替罪羊,就像人一死百了,而不再计较。
“三峡明珠塔”的倒掉虽然大快人心,但也谈不上是万州公众之福,毕竟上千万元化作灰尘。当年的责任官员怎样问责,“拍脑袋”决策、长官意志等潜规则是否也会因此而倒下,如何建造一个制度化管道达致官民之间顺畅的沟通与互动,这些问题都值得反思,都不是一两个“三峡明珠塔”倒塌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