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6月1日禁塑令塑料袋杂谈 |
分类: 字的声音 |
106年前,奥地利人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今天,舒施尼的这个发明,被英国《卫报》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面对这个“最糟糕的发明”,中国人终于开始有所行动,6月1日起,“禁塑令”正式执行,而这“禁塑”并不是塑料袋从此之后就与人说再见了,所谓的“禁塑”就是“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直白的说:这一“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身价暴涨——塑料袋要收钱了!
不可否认,目前塑料袋已成为严重的“白色污染”,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在塑料袋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处理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加大了治污力度,我想公众对此都会支持拥护。不过,试图以“有偿使用” 的方式让人们规避或禁用塑料购物袋,从而减少白色污染的这种“买单治污”做法未必真正有效。试问:免费的塑料袋是“白色污染”, 难道收费的塑料袋就没有污染了吗?
众所周知,塑料购物袋之所以如此普及,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免费”与否,而是为了“方便”。要想让人们真正地远离塑料袋,或者少用塑料袋,关键是思想认识问题,而不是钱的问题!石油涨价,并不能抑制汽车的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大排量汽车更是风靡中国!停车场不免费了,换来的是拓宽的马路也成了赚钱的停车场!跨越护栏罚款,可马路“刘翔”依然随处可见,不为别的,图个方便!用钱来约束人们不用塑料袋,而且仅仅是几毛钱——难!除非将塑料袋的有偿收费提到一定的高度,能够左右人的消费心理!倘若“有偿使用”真有效,也就是说有人会为几毛钱斤斤计较,相信他们绝不会是有钱人。如此说来,“禁塑令”就成了穷人富人的分水岭,有钱的人“买单治污”,没钱的人就只能乖乖地拎着篮子上街了,做一个真正的环保好公民。
随着禁塑令的出台,许多商家已不再使用塑料袋,转而以纸袋、无纺布袋代替。然而,“以纸代塑”的问题在于,纸制品价格偏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又带来了新的环保问题。有数据显示,每生产4万个纸餐盒就需一吨纸浆,需砍伐300多立方米的树木,而造纸过程中又会对水造成污染。也就是说,即便塑料袋收费会减少其使用量,而大量使用纸袋的话,又会造成森林减少、河流污染的环境恶果,不一定能实现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的预期目标。 同样,无纺布尽管可反复使用,但其耐久性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如此强大,实验证明一个无纺布袋最多可反复使用10次。而无纺布的清洗也较为复杂,由于无纺布表面凹凸不平,污渍附着力较强,所以很难一次清洗干净,而想彻底晒晾干,也比其他布料耗时更长。也就是说,使用无纺布袋的消耗量仍不少,且难清洗的特点会导致在清洗时浪费更多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