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饥饿的诗人们又“暴动了”,他们将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自慰之法演绎的淋漓尽致。诗人们开创了一次史无前例、盛世空前的“拍卖”!
10月27日下午在北京五星级大饭店香格里拉北京嘉里中心2层宴会厅,由诗人苏非舒与艺术家黄岩策划的“创造在中国/07全球首届中国汉语诗歌诗人作品手稿拍卖”开拍,最惊人的结果是李亚伟的《中文系》拍得110万元。
天呐!原来诗歌如此值钱,诗人不是诗人,简直就是印钞机!在商业化时代的潮流中,俺一直以为诗歌已被边缘化,或者说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早已被淹没,殊不知,居然还有人如此热爱诗歌,居然舍得花110万人民币去拍一部诗稿。
不过事后透过媒体得知,原来如此空前的“拍卖”竟是诗人们“掩耳盗铃”式的炒作。首次进行拍卖的顾城的两首诗歌,分别被拍出了8万和6万的价格,但买主居然是策划者邀请来的“托儿”,而为了能让拍卖的气氛更紧张、更浓重,同时也是为了证明此次手稿拍卖的成功,策划者黄岩更不惜亲自上阵,一举投出110万元拍得李亚伟的诗歌手稿《中文系》,甚至还做起了“自卖自买”的买卖。本以为是一场诗歌崛起的革命,没想到又是一出闹剧,居然是诗人们自娱自乐地玩过家家的拍卖游戏。
难怪诗坛如此堕落,因为诗人都不写诗了,做梦想的都是变成印钞机。不过,诗人们这种做法也可以理解,他们无非就是想在社会中制造出影响,顺便抬高抬高诗人的“身价”,希望得到社会关注,博得些许人气。此次拍卖活动的策划者之一苏非舒曾经大胆地“裸颂诗歌”,别出心裁地“论斤卖诗歌”,再到这次“拍卖诗歌”,真是“毁诗不倦,乐此不疲”,苏非舒俨然已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行为艺术家。
自我炒作,自我包装,自抬身价,诗人们如此真的能将诗歌之任担起吗?自己高喊着110万,就有了110万吗?看来诗人们太饥饿了,饿得神精都不大清楚了,诗人们自己策划着一顿丰盛的大餐,当然所有的“鸡鸭鱼肉”都是想出来的,在那一瞬间诗人们和诗歌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这样像阿Q一样,诗人们从此扬眉吐气,不再为诗歌所累,所有的诗人都成了有钱人,诗歌开始被社会热捧进入了“天价时代”!
醒醒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