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除了“安乐死”,还有什么选择?

(2007-03-14 09:43:01)
   宁夏一名28岁的女孩,从1岁起患上了“超级癌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现在她全身只有头和几根手指能微微动弹,她说自己必须死在父母前面。女孩写了一份“安乐死申请”议案(草案),希望能有全国人大代表帮助她提交。她说:“我爱生命,但我不愿活。”
 

民间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我爱生命,但我不愿活”的悲情,寻求安乐死的呼告,都让我们感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安乐死申请”议案能否通得过?我们无法知道。不过,让我思考的却是这位女孩子为何要申请“安乐死”?难道仅仅是由于自己的病?

她自己的病,应该是首要原因,从1岁开始,她就与正常人不一样了,要经受多大的折腾,才可以活过一天。她生命的延续,最大的需要是有钱来治病,可这钱从哪里来?除了她父母来负担,理应还有别的渠道,可实际上,基本全靠在她父母身上了。换言之,她仅仅成了父母的负担。

这位女孩说,她一定要死在死在父母前面。为什么?如果父母死在她前面了,她依靠谁生活?谁来照顾她、养活她?站在女孩的角度看,她除了申请“安乐死”,还能有什么选择?在“安乐死”申请议案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位重病女孩无奈对生活无助的恐惧。

一个人生了病是一个人的不幸,而只有寻求死却是社会的不幸。这要拷问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救助体系在哪里?是否健全了?对于重病的人,我们的社会又能做什么?大凡遇到重病,我们经常见到的多是捐款,众人集柴火焰高,也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救助之情,可这毕竟是杯水车薪,不能救助所有需要救助的人。每一个人都有生的权利,可当生命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与其屈辱的活,不如有尊严的死。

其实,从“我爱生命,但我不愿活”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必死的绝情,而是无奈的抉择之痛。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解决了女孩的后顾之忧,她还想着要“安乐死”吗?“安乐死”的申请,何尝不是对社会救助体系缺失的呼唤?除了“安乐死”还有什么选择?如果有选择,还会想着要“安乐死”么?

注:文章来源自《东北网》作者王军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