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农村青年张晓军(化名),今年考上了一所艺术院校。为了凑足学费,他轻信大连“富婆”的借种广告,千里迢迢骑自行车来大连向“富婆”献种,结果被“富婆”骗光了2600元的保证金,还差点耽误了到学校报到。(《新商报》9月1日报道)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种没献成,钱没捞到,反而白搭了2600块钱,这还不算路费和骑自行车付出的劳苦。做出如此千里走单骑,“献种”被骗光糗事的居然是个准大学生。悲哀!当今社会恐怕只有大学生才会自动钻入这样的“借种”骗局!不过我还是想问问这位欲“借种”的大学生,你是真的善良单纯?还是利益熏心?你是真走到了穷途末路?还是在做发财大梦?
或许他在心存侥幸,意想天开。可能是他书读多了,也读过这个故事——美国曾有位老妇人刊登一则广告,要将自己居住的一套价值不菲的房产售价1美元,许多人看了都将其当做恶作剧,但有一位年轻人真就按照广告的联系地址找到了老妇人,真的用1美元获得了这份房产。或许他以为这样的好运终于落在他的头上,自作聪明的真就带着钱来“献种”,可能路上拼命骑自行车时都在做他的发财大梦,可他实在太傻了,没见到兔子就撒了鹰。连“富婆”的面都没见到,仅凭对方甜言蜜语就断然将2600元存到对方帐户,估计存完钱还在痴想怎样“献种”,等待“富婆”召见圆房,还在痴想先得2万定金,等“富婆”生了孩子,再领另外的8万……也不想想,如果“富婆”要预付款2万,先要2600元有什么用,保证金?做什么保证?保证“种”上了吗?
或许他是真的太需要凑足学费了,这借种广告一下成了他的救命稻草,还天真的以为大学生的“种”真值10万块!大学生不是天生的,文中主人公的父母就是农村种地的照样生出他这样的大学生!他竟还自以为聪明地告诉“富婆”,自己是个刚考上艺术学院的大学生,有艺术细胞,“种子”的质量肯定优秀。怎么性交可能都不懂,还信誓旦旦自己的“种子”优秀,这要考上清华、北大,是不是就可以标注“清华种子”、“北大种子”了呢?
面对这条“借种”广告:“某女26岁,丈夫是个富翁,意外车祸夺走了性命,留下了千万遗产,还有别墅、厂子和轿车。丈夫走后没有留下子女,欲寻找身体健康、智商聪慧的男子给她‘借种’,先期预支2万元钱,待生下儿女后,一次性付给10万元钱。” 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都不当真,仅仅将其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为何偏偏我们的大学生张某信了?其实被骗何只他一人,随便百度一下“大学生、受骗”,相关网页近百万!这绝对是对社会的拷问?对教育的拷问?大学生缺少太多社会经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看看有多少大学生在求职高潮中被一些招聘广告和中介骗得身无分文,多少像张某一样的贫困大学生想“贪小便宜”结果“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某大学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被骗率达60%,男生被骗率为53%。在调查受骗原因时,有58%的学生承认是动了贪念,无非是贪便宜,贪钱财,贪美色……
最后用一个顺口溜做为文章结束的结束语:防止骗子有绝招,就是不把钱来掏;哪怕说的再好听,天上岂有馅饼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