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天津卫视之《I'VE当事人》”
《我是当事人》节目在天津卫视播出已有些时日,这种投拍的真人真事让人看了很是兴奋,真实案例,幕后解说,揭示了一个又一个存于社会死角的黑幕。不管怎么说,为老百姓真就提了醒,避免了更多的受骗上当,更懂得用法律来为自己维权。不得不否认,节目是个好节目,娱乐性、知识性、观赏性、真实性大胆的融合,不过既然是一档普法节目,我想质问节目制作组:您是否考虑了这也是违法行为?
这话儿是怎么说的?普法怎么还违法呢?先来了解一下这档节目吧!
节目营造一个真实的事件现场,锁定一位完全不知情的“当事人”。特邀法律顾问根据现场事件的发展解读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并且告诉大众面对这种法律问题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怎样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全程真实记录、隐秘拍摄当事人面对突发状况怎样用自己的办法去自救或他救。
上段关于节目的描述摘自天津卫视网站关于《I'VE当事人》的节目介绍(节选)。此节目锁定一个不知情的“当事人”,由工作人员配合展开事件,进行偷拍,绝对的真实。“当事人”绝非简单的群众演员,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开抛头露面,没有马赛克等任何遮掩的出境,可能得到一天的骚扰,可能遭到一天的恐慌,虽然节目结束节目组公开事情真相,并送上3000元现金大奖,我想这也依然无法弥补什么过错。
3000元既然以奖的名义送给“当事人”,很是耐人寻味,奖从何来呢?难道是在众多人群中只选种了他,这是他的荣幸而得此奖吗?还是3000元买个消停,堵住“当事人”的嘴,给他一点心理安慰,或者是“当事人”的演出费用?
因为不知情,所以节目更具真实性,它很好的区别于CCTV-2《生活》之《朱轶说计》,同样是揭露各种骗局,《朱轶说计》是案例的演戏,事实是真的,剧中人物却是假的,用短剧的形式来演绎,告诫电视观众。而《I'VE当事人》,案例全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剧中人却是真实表现,这是不是侵权?我不是法律专家,所以找不到法律依据,但从我的平民意识里的认知就理解为:这是拿人开涮!然而我们可爱的“当事人”被剧组如此戏弄,最后只因那3000元,就不了了知了。
5月17日《I'VE当事人》的内容是“发廊故事多”,究竟有几多,咱看看再说。因为打开天津卫视时,节目已经开始了!……一个头天来发廊上班的小妹,也就是“当事人”,真过了一个不平凡的一天,先是一个染黄毛的被小妹洗黑了头发,再一个语言挑逗,要按摩和一些特殊服务,找茬说头被小妹烫了,总之都是麻烦。如果以上的还能忍,那最后一个就有些霸道了,“债主”上门,而店主不在,两个“黑老大”对小妹是恐吓、甚至打骂!您说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如果不是成为“当事人”,恐怕小妹这辈子也不会遇到这些事儿,招谁惹谁了!最后节目组拿出3000元,小妹破涕为笑,不过刚才所发生的一幕幕,恐怕还心有余悸吧!
权肯定是被侵了,《I'VE当事人》真就能打着做节目的幌子侵犯“当事人”的权利吗?真就能3000元摆平吗?值得商榷!别得了便宜卖乖,《I'VE当事人》你拿“当事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