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38 在穆斯林世界有着崇高地位的苏莱曼清真寺

标签:
苏莱曼清真寺君士坦丁柱大巴扎苏莱曼一世锡南 |
分类: 多彩土耳其 |
君士坦丁一世选址在金角湾畔打造首都“新罗马”的时候,设计上完全仿照罗马,也能找到七座山丘,前文提及的地下水宫附近其实是片小高地,就是七座山丘之一。如今这些并不高的山丘上已经覆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各式建筑物,没有专人指点还真的很难分辨。从老城区的跑马场向西北方向经过大巴扎到苏莱曼清真寺,几公里的巷道起起伏伏,不知算是翻过了几座山丘。
沿着有城市快轨的迪旺大街向西,不到一公里即能看到高耸的君士坦丁柱,建于三三〇年。当时高度达五十米,用斑岩分九段砌筑,顶部为采用阿波罗形象的君士坦丁大帝雕像。十二世纪初的衣长大风吹倒了雕像和上边的三段,数年后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在顶部安放了十字架取代原来的雕像,并增加了题词写着“忠实的曼努埃尔复活了这被时间破坏的神圣艺术品”。
一二〇四年,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洗劫城市,取走了纪念柱上的青铜;一四五三年,奥斯曼攻占君士坦丁堡,取下了其顶端的十字架;一七七九年,大地震和之后的大火摧毁了纪念柱所在的街区,柱子本身也留下了被烧后的黑色痕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进行了修复,增加了现在的砖石基础。
君士坦丁柱不远处有座相当精美的清真寺,名为奴努奥斯玛尼耶清真寺。由马哈茂德一世下令建造,奥斯曼三世时期完成。建筑师采用了巴洛克建筑元素,被认为是奥斯曼巴洛克风格的最佳例证。
奴努奥斯玛尼耶清真寺靠近“大巴扎”入口,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包括十二个主要建筑物,拥有廿二个出入口,有近六十条室内街道和四千多间商铺,每天吸引的顾客人数达二、三十万人。所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许多摊位分类集中经营,以首饰、陶瓷、香料、地毯店最为著名。
不过,这座大巴扎的商业气氛浓厚,如何侃价、如何识别商品真伪都是相当折磨人的事情。如果伊斯坦布尔并非土耳其之行的唯一城市,除非是遇到特别称心的东西,否则口罩建议在这个大巴扎随意逛逛感受下气氛就好,选购纪念品或者买礼物还是在其他城市吧,起码游人不会那么多、商家开出的价码也不会太离谱。离开巴扎向北,起伏的巷道两侧也是密集的各种商铺,终于到达一个上坡的顶部,就是十六世纪中期建成的苏莱曼清真寺。
苏莱曼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市内的数座大清真寺之一,由苏莱曼一世下令从一五五〇年至一五五七年在极短时间内建成,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锡南最重要的作品,规格与同是锡南作品的塞利米耶清真寺差不多。整个建筑群建在地形复杂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筑方案将山丘和周围的街巷结合到一起。
从攻陷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开始,奥斯曼帝国苏丹逐渐把自己看作是正宗逊尼派伊斯兰教的捍卫者,也把自己看作是罗马皇帝的继承人。苏莱曼的父亲塞利姆一世占领了阿拉伯本土之后,还接受了“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保护者”的称号,他把自己称为是伊斯兰统治者;
苏莱曼本人每星期都到这个象征着他的威力的帝国清真寺来做礼拜,而且死后也埋葬在这座清真寺旁,其后的苏莱曼二世、艾哈迈德二世亦建冢于此。苏莱曼清真寺的设计和建造者锡南一定是对自己的这一作品非常满意,也选择这里作为死后之所,其墓地位于整座建筑群的边缘。
苏莱曼清真寺建筑群被认为是奥斯曼建筑顶峰初期的代表作,位于一个二百十六米长、一百四十四米宽的院子里,包括长一百〇八米、宽七十三米的内院。
清真寺本身的建筑为五十九米长、五十八米宽,主拱顶高有五十三米、直径为廿七米,锡南借鉴了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和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建造方式,用四根主柱子支撑主拱顶系统,此外还有两个半拱顶和两扇山墙。
锡南还独出心裁地在主拱顶墙内嵌入了六十四个直径半米的瓮,使得整个建筑拥有极好的声学效应。清真寺的地基是用特殊的水泥浇筑的,这种水泥是凝结非常缓慢的,直到地基完全干了,达到了所需要的强度和抗地震效应后他开始建筑主建筑。
清真寺的窗户使用一百三十种不同颜色的玻璃,拼成绝妙的书法。四座宣礼塔环绕着清真寺,其中朝向清真寺的两座比较高,达到了八十一米。
苏莱曼清真寺的设计上有着很多隐喻,比如花岗岩、斑岩和大理石的柱子都是从不同地区的古建筑废墟中精心挑选,有些更是从奥斯曼所征服的遥远地区运来,象征着帝国广博的领土和不同的种族。
四根支撑穹顶的大柱和清真寺周边的四座法学院都代表着先知的四位继承人,即四大哈里发。四座宣礼塔则代表着苏莱曼一世是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第四位苏丹,宣礼塔共有十个阳台,暗指苏莱曼是奥斯曼帝国建国后的第十位苏丹。
苏莱曼清真寺的入口处嵌入了克尔白神圣黑陨石的一小块,于是人们也把这座清真寺看作是第二座克尔白,可见其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
有着如此崇高地位的清真寺被建在伊斯坦布尔非常醒目的一处山丘上,超越所有周围的建筑且位于整座城市上方,加上它层层下降的拱顶结构,象征着苏丹位于奥斯曼帝国之顶的国家结构。不仅从这里可以俯瞰整座城市,而且从任何可以远眺城市的角度都可以很容易找到这座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