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中国宋代的“北京大学”
(2014-07-22 09:13:09)
标签:
天地之中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东汉三阙少林寺 |
分类: 华夏胜景 |
http://s16/mw690/001kx5VLgy6Kr3ZnGB91f&690
中国有了科举制度之后,通过读书步入仕途成为平民子弟追求的梦想,于是从唐宋至明清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称为“书院”。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是私人或地方的教育组织,往往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正式的教育制度由朱熹创立后,不少书院逐渐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http://s13/mw690/001kx5VLgy6Kr3V0VwEbc&690
自宋朝开始,有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尽管说法不一,但被普遍认可的四大书院分别是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其中嵩阳书院尽管不是声名最显赫者,但其地处中原腹地、宋都近旁,拥有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大学”。古时因坐落嵩山之阳而名,今日得以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http://s4/mw690/001kx5VLgy6Kr44dflp83&690
http://s2/mw690/001kx5VLgy6Kr44N5nPd1&690
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名为嵩阳寺,僧待多达数百人。隋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名为嵩阳书院,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宋朝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九至廿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
http://s10/mw690/001kx5VLgy6Kr4M3apb69&690
其后历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近一千八百亩,生徒达数百人。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书院教育走完了千年历程。嵩阳书院曾在明末毁于战火,于清康熙年间重建,如今基本保持清初格局,现存殿堂廊房一百余间,院中有先贤祠、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藏书楼、道统祠、博约斋、敬文斋、三益斋等建筑。
http://s4/mw690/001kx5VLgy6Kr40Y3Fp73&690
书院中最值得驻足的有两处“稀世珍宝”:将军柏和大唐碑。被称为“嵩山碑王“的大唐碑全称为“大唐嵩阳观纪圣德盛应以颂碑”,唐天宝三年(744)刻立,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碑高九米、宽二米、厚一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为河南省最大的古碑。通篇碑文一千零七十八字,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大唐碑书法艺术、雕刻图案、碑体造型被誉为“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历代金石名录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http://s4/mw690/001kx5VLgy6Kr45qC2vf3&690
http://s14/mw690/001kx5VLgy6Kr42Bufr6d&690
嵩阳书院内原有古柏三株,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大将军柏树高十二米,围粗五米四,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二将军柏树高十八米二,围粗十二米五,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尤其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形若雄鹰展翅;三将军柏毁于明末。该树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后经专家鉴定,将军柏为原始柏,树龄有四千五百年,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
http://s13/mw690/001kx5VLgy6Kr40atly9c&690
书院内立有明代石刻“登封县地图”,图上详细刻制着嵩山地区名胜古迹的分布情况和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名称,是登封文物分布图,又是登封县地图。登封县文物名胜尽管志书都有记载,但用地图形式直接描述的,仅此一块石刻地图。明代石刻登封县图是难得的艺术珍品,也是研究登封地理、文物和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还有“中岳嵩阳寺碑”,为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刻立,一面镌刻九十四窟佛像,另面上部刻大佛龛,为中原石刻艺术的上乘之作。
http://s4/mw690/001kx5VLgy6Kr41OwGD93&690
http://s8/mw690/001kx5VLgy6Kr41kfOf17&690
当然,书院的主要遗存为教育设施,主要有先圣殿、讲堂、道统祠、藏书楼等,其地位从大门上的对联就能窥出端倪:“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廛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气魄之大,难有书院出其右者。
http://s5/mw690/001kx5VLgy6Kr46w2Nua4&690
嵩阳书院以北四公里,有座“嵩岳寺塔”,也是列入“天地之中”世遗建筑群的古建筑之一。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原是北魏宣武帝离宫,后改为佛寺,正光元年(520)改名闲居寺,隋仁寿二年(602)改名嵩岳寺,唐代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现在山门和大雄宝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近代改建,唯嵩岳寺塔历经一千四百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其十二边形的外观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
http://s6/mw690/001kx5VLgy6Kr461wzzb5&690
另外口罩相当感兴趣的还有东汉三阙,包括汉代太室山庙前的太室阙(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等五十余幅)、铭文叙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的少室阙、纪念大禹妻室的启母阙,但可惜的是三年前已启动保护工程建设而处于保护状态,口罩未能如愿入内参观。至此,“天地之中”所涵盖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仅剩少林寺,是此行第二天的重点之一。对三十多年前的少男少女而言,那是个绝对的梦想之地。恰逢六一,口罩与小口罩一样,也是来过儿童节的。
博主近期其他旅行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