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最南端之悬钟古城(上)
(2010-01-29 12:14:52)
标签:
祥麟塔悬钟古城关帝庙果老山功覃闽粤郑芝龙长乐寺 |
分类: 八闽大地 |
从地理概念上说,人们常说的“闽南”区域,是指现在福建南部包括泉州、厦门、漳州所属的各个县市。在这一区域的最南边,是名为诏安的县,紧邻广东饶平,被称之为“福建南大门”。早在唐垂拱二年(686),此地建置为漳州怀恩县南诏保,开元二十九年(741)随怀恩县并入津浦县。宋称南诏场,元设南诏屯田万户府。明嘉靖九年(1530)正式置诏安县,属漳州府;民国初属西路道(汀漳道);新中国建国后属龙溪专区(地区)、漳州市。
http://s11/middle/48b0d029x7e118990239a&690
从厦门到诏安全程通高速,驱车两个多小时可以到达。从诏安东下高速,左转的岔路通往梅岭半岛,不久即可见路右手边的小山包上有座古塔,但中间隔着大片农田和养殖区,口罩几经问路才知道要从“腊洲村”的路口转进去。那小山名曰麒麟山,海拔九十米多一点,原是宫口港东南海上名为腊洲屿的小岛,后因河海冲积和筑堤围垦,遂与陆地连成一片。
http://s16/middle/48b0d029x7e118d1597ff&690
清嘉庆三年(1798)据本县绅士的建议兴建,次年落成,以镇本县文风。山名麒麟,因兴工取石时祥光闪烁,故名“祥麟塔”。该塔为楼阁式、八角空心石塔,高二十四米,基座之上七层塔身,层层均置腰檐、开圆拱门。
http://s3/middle/48b0d029x7e118ea1c432&690
塔内有螺旋形石阶盘旋而上,登塔环顾四周,周遭风光尽收眼底,如果是晴天,一定可以领略海天一色的壮丽。据闻塔后近处有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但口罩没有找到。
http://s6/middle/48b0d029x7e1195fd73a5&690
继续沿公路驶到梅岭半岛的尽头是明朝的一个海防重镇。大明洪武二十年,朱元璋遣周德兴巩固海防,遂在诏安湾的西北岸,与东山、南澳各海相望的突出部位,建立了一座千户所,名曰“悬钟”。同期沿漳州府海岸设置的还有镇海卫城和铜山、六鳌两座千户所,共同守卫漳州海疆。嘉靖后,这里成为抗御倭寇海盗的“雄镇”,一代名将戚继光、俞大猷都曾屯兵于此,是明清两代东南沿海的要塞之一。
http://s2/middle/48b0d029x7e1198fd2b61&690
《诏安县志》记载,悬钟城有“东西南北四门,上更有楼,其东西二门阻海,北门通路,南门塞之,环海为壕”,现在仅东门和南门。车子先经过东门,岔路口的“东门村”三个大字醒目到无法回避的地步。古城东门除了城门和城门上与城砖纠结着的古榕树,以及门内左侧的一个小庙,已经没有其他存留。
http://s14/middle/48b0d029x7e119f2d75ad&690
驱车沿着柏油路继续向半岛更深处驶去,某岔路口的一个小木牌上写着“关帝庙”,稍不留神就会错过去。千户所建成的时候,少不了城门的榕树和代表军人忠勇的关帝武庙。悬钟的武庙就在靠近南门的地方,现在的村委会就在武庙旁边。相传悬钟武庙的关帝圣像与东山铜山的为同一株樟木所雕,而铜山关帝庙是台湾全岛上百座关帝庙的祖庙,所以悬钟武庙的香火也一直兴旺发达。
http://s13/middle/48b0d029x7e11a526831c&690
口罩是周日到访,来关帝庙烧香、祈愿、求签的信众很多,整个庙宇弥漫在虔诚的香火和不断响起的炮竹声中。走进庙门,抬头见到香烟缭绕中灯烛长明,“义存千古”四个端庄遒劲的匾字下面,帷幕中关帝绣袍金冠枣面凤眼,手捋长须神情威武。传说明清间海盗、倭寇窜扰掳掠时,美髯飘拂的一代武圣多次现身显灵,赤兔神驹、青龙偃月的英姿威震丑类,而海贼竟派人扮香客混入庙中,在关帝圣像上钉了一支铁钉。。。
http://s8/middle/48b0d029x7e11a6a006d7&690
沿关帝庙右侧小路前行,迎面便是果老山。相传八仙赴王母蟠桃宴时曾于悬钟一带小憩,至今南门村仍留有“果老”、“仙姑”二山,尤其“果老”山上一巨石,西向而望,造型与那位憨态可掬的骑驴老翁颇有些相似。山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星罗棋布的摩崖石刻,当年驻守武将和文人骚客留下的镌石题刻数十处之多,堪称东南海滨一大奇景,被誉为“漳州第二碑林”,内容有官员纪事、景物题咏、吟答唱和等。
http://s16/middle/48b0d029x7e11a9cf640f&690
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刻分布在山上各处,字体真草兼备,内含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那一道道遒劲飞动的笔迹和一首首豪迈慷慨的诗文,多为明朝万历年间的,亦有数方嘉靖、隆庆时期的,那些时候的赳赳武夫还颇有些羽扇纶巾的儒将风范呢。
http://s5/middle/48b0d029x7e11acae5784&690
沿一条村中小径往南门方向几十米,有一方醒目的石刻,上雕“胜利”,乃民国卅四年的县长钟日兴于抗战后所题,在自古就是抗倭前哨的英雄古城留下这样一方纪念,可谓意味深长。南门也是古榕环抱,而且是座瓮城,城内居住的村民还是把它作为日常进出的大门,无论他们是世代居住的渔民、还是当年守备军人的后代。
http://s3/middle/38b0d029x7e11af7d1f52&690
他们和他们的先人们,绝大多数应该没有伟大的壮举,一代代伴着古城和古城下的土地终老,已经和古城融为一体。古城已经六百三十多岁了,还在继续着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南门外小山坡上的区域到今天还是守卫海疆的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