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去自己,你就已经死亡

(2006-09-28 21:53:38)
分类: 灵魂漂移
   “我们日日夜夜在生活中渴求轻松与自由,却因为他人一点一滴灌输给我们的恐惧而鲜少获得。我们怕唱走音、怕拍子错误,也怕唱漏了音符,于是心底的歌被压抑住了,没有高声唱出。这样的压抑,使我们未老先衰。”
    偶然间,读到作家理查·柏德这样一段话,颇有共鸣。社会,其实是一张吞噬能力极强的嘴,“同化”与“排异”无处不在,不时不在。文明的教化,让我们慢慢磨去棱角;人际的逼迫,让我们渐渐没了个性;潜在的规则,让我们藏起自己的声音。于是,我们在无意识中“湮没”着自我,千万百计地寻找着认同。
    在恋爱中,寻求爱人的认同;在家庭中,寻求亲人的认同;在交际中,寻求朋友的认同;在工作中,寻求同事的认同,在娱乐中,寻求流行的认同。当自我得到认同时,才会有安全感,才会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当自我与他人出现“排异”时,就感到恐慌、焦虑痛苦,甚至自暴自弃。
    理查·柏德在《海滨浪行》中讲了一下的真实例子:有个70岁的老妇人,每星期固定打一通电话给高龄95的母亲请安,总期待母亲能和颜悦色对她说几句话,然而,每一次她都含泪挂上电话。几十年来,她都未间断,一次一次地尝试,又一次一次地伤透了心。
    “我总是充满同情地听着这位老妇人向我诉苦,也看着她努力试图从孩子和朋友那儿,找寻她母亲所不能给予她的认同。我多么希望在某个无眠的夜里,她能突然醒悟:自己浪费了一生的时间,在向他人索求只有她自己才能给予的东西啊!”
    与这个70岁的老妇人一样,我们何尝不是如此:花一辈子在索取别人的认同吗?!这位老妇人是悲哀的,悲哀之处在于,她到了“天命之年”也没有完全弄明白:一直向别人索要的东西,比如自信,比如快乐,比如自由,比如安全感,比如心灵平静,其实一直在自己手中,只是我们从未觉醒。
    人生需要醒悟,但愿我们这种醒悟来得更早。来得越早,你就会越快乐,你的生命质量就会越高。千万别到了闭眼睛蹬腿那天,才悲从心底起:自己这一辈子,都是为别人活着,都是在为得到别人认可……
    人最本质的标志,是你的思想,你的情感。当你头脑里装的全是别人灌输给你的思想,全是别人给你圈定的情感,你就已经在这个世界“消亡”,活着的只是你盛着别人思想和情感的肉体。所以,当你失去自我时,你就已经死亡。
    为了证明自己生命真实的存在,请你的脑袋装些自己的思想,你的心中有些自己的喜怒哀乐,你的嘴里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用台湾作家吴淡如的话与大家共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想要高声唱出自己的歌,只能靠自己的声带和咽喉。有掌声固然令人兴奋,但不需要掌声,我们也能唱歌。只有你自己能够唱出自己的歌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