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性情妩媚 |
文/阿琪
本国的现代史上有个怪物,是梳辫子的老男人辜鸿铭。他有个臭名卓著的茶壶理论。他娶了一大二小3个老婆,当时,已经是提倡一夫一妻的文明时代了。别人就责问他,他反诘说,一把茶壶要配4个杯子是当然的,几曾见过一个杯子配4把茶壶?
问题是这样一个咄咄怪物,他还有着系统的西学背景,英文好得几乎算是母语,汉语倒是后来回国后强化的。他的话语背景是男权当道的社会,跟我们眼下的男权社会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量上的不同。因为那时,除了极少数幸运的女子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以及相对独立的人格力量,可以和男人分庭抗礼,坐而论道。
可是,现在呢,借用一句名人名言,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可是,仔细想想,终究还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一个女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敢地站出来说,一个女人也需要N个男人来匹配,不知道她要挨多少板砖。注定,今生今世她是嫁不出去了。哪个男人会娶她呢?
但是,如果我们说一个完美女人需要N个男人来成全呢?这个关于女性成长的理论,与辜鸿铭茶壶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均不一样。辜鸿铭仅仅是从性的角度说,一个男人的性需要必须N个女子才能满足。而我们是从生命的成长与圆熟的角度,讲的是现代社会,一个女子的智性,也许需要N个男人来成全,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满足一个女子全部的对生命的渴望与热爱。
打个比方吧,假如有个秀外慧中的单身女生,正处在美妙的花样年华,她在做学士论文的时候,请来学问好的师兄指点迷津。可是,她爱好广泛,身为清华理科生却对东西方的文化比较十分感兴趣。于是,喝下午茶的时候,她就约了北大的高才男生来论说中外古今。她还是个时尚女子,对穿衣打扮小有讲究,室友就介绍了她的同乡,一个电影学院的英俊男生做她的时尚顾问。她还十分爱好运动,在游泳馆里邂逅了体育大学的高大勇武的大男生,十分投缘,于是,他们相约寒假的时候,去哈尔滨滑雪。她周末去美术馆,有个风流倜傥的艺术家看定了她,一定要请她当模特,好完成自己的惊世之作,她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她也希望自己的美丽倩影有可能流芳百世。再说,与长头发的艺术家交往,真的很浪漫,很奔放,很快乐,这是别的男友不能够带给她的。
不仅如此,她的候选男友的名单上还有其他优秀男生在排队,因为他们除了身份职业不一样,年龄与个性也十分迥异。有的性情温厚,带给她类似父亲般的温暖。有的个性桀骜,与之相处,深感人性的丰富多彩。还有其他等等。总之,她的灵性里有多少个窗口,就希望有多少个男友与她沟通交流。在她真正能够确定自己的口味之前,她谨慎而热烈地尝遍所有能够到口的美味。在她确定自己相约百年的终身伴侣之前,她要广泛地交游,结识天下才俊,以免错过真爱,错过一生。
谁能说她不对呢。
吻多少只青蛙,才能吻到一个青蛙王子?
文/黄少云(自由作家)
世事难料,感情的机缘尤其不好说。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周一早晨睡过了头,慌慌张张赶早班车上学,脸也没有洗,头发乱蓬蓬,却因此邂逅了爱她一生的男人。这个男人开着宝马,看着路边赶路的女生,凉鞋的搭襻都还没有来得及扣上,就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他觉得她好性感。于是,停下了车。她一向谨慎,那天却急疯了,不管不顾地上了他的车。于是,他追了她好久,从大一追到硕士毕业,最后,花好月圆。
当然,这个女生在与他交往的同时,也和很多她中意的优秀男生出入酒吧游泳馆什么的。她甚至偶尔让他也来参加她的同学小聚会,并不忌讳什么。这种开放透明的态度,让彼此没有任何心理不洁的负担和不必要的猜忌。他有时候也有一些场合带一些女人出场,她也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在确定一对一的关系,并且谈婚论嫁之后,态度就很严肃了。在他们披上婚纱之前,他们对彼此已经有了百分百的信心,觉得只有对方是自己最想要的。只有和对方在一起才有信心白头偕老、生儿育女。他也许不是她交往过的最优秀的男人,却肯定是最适合她,对她也肯弯腰,最能迁就的男人。她觉得女人就是要找一个肯低头给她系鞋带的男人。一个宠她多一点,愿意宠她,也有能力宠她的男人。
而她的男人也说,他就是要找一个即使她蓬头垢面,也觉得她好有女人味,好性感的女人。他愿意迁就她,为她甚至把大男人的桀骜收敛消解掉。她也不是他交往过的女人中最漂亮的一个,但是,他们两个却成了最佳拍档的夫妻,在别人眼里的神仙眷侣。他们自己也觉得其乐融融。找对了人的感觉,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充分的比较。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信息。他们彼此取了求同存异的最大值。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有勇气尝试生活的。我的一个同事,目前最大的困惑是,她的大学刚刚毕业两年的女儿,除了上下班,竟然每天关在家里不出门。已经有轻微的自闭倾向。女朋友有一两个,很少来往。男性朋友几乎就没有,更不要说男女意义上的亲密朋友了。
究其原因,一是她在大学里喜欢并交往过的一个男生,最后提出与她分手。分手她并不太难过,难过的是,他竟然与她的一个好朋友订婚了。她于是觉得全世界的男人都不可靠。原因之二是,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为了担心女儿早恋,或者吃男人的亏,就总是强调现在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等等。她自己就是早早离了婚,没有再婚。单亲家庭的孩子神经比较脆弱,而她的教育也非常偏颇,以至于在女儿的心理上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怎么办呢。她有一次偷看女儿的日记本。女儿叹息说:唉,一个女孩要吻多少只青蛙,才能吻到一个青蛙王子呢?她看了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对人生还是有憧憬的。忧的是,如果女儿不出去交游,去勇敢地认识新朋友,她怎么能遭遇上生命里的那个青蛙王子呢?!
合适茶壶,配合适茶盅,才是绝配
文/周江林(文学戏剧批评家)
又拿辜鸿铭老爷子来说事儿,其实,他说出的是人性使然。现在有趣的是将辜老爷子倒置过来——也算是一种惩罚游戏吧——一个女性婚前可不可以做茶壶?
其实,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独立地位的崛起,她们当家做主做茶壶的事实已经开始了,而不是刚刚起步。表面上说,婚姻毕竟是一个人生比较重要的大事,一个茶壶,怎么就可以死心眼地只配一只茶盅吧?有比较才有选择嘛,选择合适的才是幸福和完满生活的开始。既然这样的观点是比较普及(符合大多数人的良好愿望)和合情合理的(也符合家庭社会观念),因此,作为男性应该持宽容接受的态度。
但是,至少一个女性在找她多只茶盅适配时,如果她是通情达理的话,就没必要让众多茶盅相互知道(给人面子),争风吃醋(有点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这样与人与己都好。
女性天生是浪漫的产物,为此,只要外部和内部条件成熟,她本能地会去找她的多只茶盅的(男女没例外),或闭上眼睛憧憬:年轻,英俊,多金,才高,温柔,神勇……一一尝试谈恋爱,这是互相适应和了解。退一步说,并非是所有优秀的男性是可以拿来结婚的。也只有有了比较,才能得出合适相配的那只茶盅来,这是最完满的加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空间中,有一类新潮女性(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的观点是,去商场看看就了解了这个现实。是啊,现实主义商场茶壶们的浪漫理想格局,不再是一把茶壶配一只茶盅——原来根本就没有这样配套,而是有传统的4件或6件,甚至在新概念上衍生出来诸多此类配套组合。茶壶态度很鲜明“一人两个耳朵两只手,一个耳朵眼,手指头得配五个!”
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时代,各种媒体和影视片在煽动各种所谓的潮流倾向,也是女性完全有权利和必要选择4件或6件茶盅相配。本来许多摇摆不定的女性也因此随波逐流了。
当然,也有持比较正统观念的女性,不是她不选择茶盅,只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可惜啊,现实往往正在用残酷的事实将她们制造成老古董。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对正统人生观保有信念人的意志。
其实,潮流历来是浅薄的,是浮影,每个女性应该有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主张,只有合适的茶壶才能得到合适的茶盅,这才是真正的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