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文照轩”

(2021-09-21 19:16:19)
标签:

文化

文照轩

毛笔

名牌

周虎臣

分类: 4、文章
                                             漫话“文照轩

 

    雷海基

说起“文照轩”这个名字,在中国书法界、文化界可谓名气不小,海内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是一款“文照轩毛笔”品牌,“文照轩毛笔”虽然历史不长,其渊源却可以向上追溯到清代。

据传其名起源于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他一七三六年为上海的一家周虎臣毛笔店题的名号。

清朝皇帝为何这么青睐文照轩毛笔,说来话长。


                                            漫话“文照轩”

                我国早在秦朝就有毛笔,以后文人都用毛笔写字,随之产生了书法这一中华文化艺术,书法好者不仅名播远近,也容易谋得一官半职。历代皇帝要批奏折,就得讲究书法。乾隆文武双全,喜好作诗弄文,自然喜好写诗文的毛笔。他用毛笔,当然选天下最好的。他选了谁的呢?江西周虎臣后人制作的毛笔。

周虎臣是江西抚州周坊人。这个周坊就是现在进贤县文港镇的周坊村。

静思斋·于岳《百年传承,中华老字号周虎臣的往事》记载:

周虎臣是江西临川县周坊村人,根据周氏宗谱记载,他生于1591年(明万历19年)。周坊村是著名的毛笔之乡,周虎臣从长辈那学得了好手艺,明朝末年,他在家乡创办起“周虎臣笔庄”,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很快声名鹊起。

据考证,周虎臣自小随父母在家制笔,深得毛笔制作之要领。堂兄周献臣(据周氏后人周轩峰先生提供宗谱资料周献臣并非周虎臣堂兄)用笔由他专供。周献臣后中进士,先后任太康知县,南京刑部主事。与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同乡同为官而十分相熟,经堂兄介绍,周虎臣也特为汤显祖制笔专用,汤显祖十分钟爱周虎臣的制笔,为感谢周氏兄弟,特为《周氏宗谱》开篇题序,留下了“科甲第”等诸多墨迹,这在现存《周氏宗谱》里得到了印证。

1694(清康熙三十六年),周虎臣后人挟全家从周坊赴江苏省苏州市开设了“周虎臣笔庄”。周虎臣后裔因只生了一个独生女儿而未生子,故将制笔手艺传至女婿傅善堂,并由他主事经营笔庄。傅善堂将笔庄迁至苏州,吸收了湖笔工艺特点,生产出狼毫水笔如“仿古王兰芯”,“右军书法”等特殊品种,极适宜书写对联、条幅和大幅山水泼墨国画,深得书画家喜爰,自古就有“湖水名笔”之称。

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周虎臣笔庄用精选的正冬北狼毫配以石獾毛等制作贺寿笔六十支,由时任两江总督的赫寿进贡朝廷,康熙用后大悦,题字“笔走龙蛇”。这也是名笔“万岁贡笔”的来历。

乾隆年间,周虎臣笔庄被地方官员指派为清宫廷制作贡笔,1771年,乾隆六十大寿,周虎臣笔庄进贡六十支寿笔,笔杆用象牙制作,还有砚台、墨、笔洗(笔洗官窑定制有周虎臣印章)等文房四宝六十套,乾隆用后赞不绝口,不但敕令周虎臣笔庄为其制作御笔,还亲自为“周虎臣”题了牌匾,这无疑就是挂上金字招牌了。据说当时的官员路过“周虎臣”门面时,都得“武官下马、文官下轿”,足见其声誉之隆。

周虎臣笔庄针对国内书画大师采用走笔包形式,派专人为其定制毛笔,做到“一人一支笔,一支一精品”,精工细作,量人定制。负责了当代书画大师们的用笔。比如:吴昌硕,赵之谦,沈尹默,张大千,吴湖帆,潘天寿,于右仁,傅抱石,每位书画家的用笔周虎臣笔墨庄都给予刻有自己的名称。比如李可染专用的两支狼毫笔就分别叫师生堂落木草堂,鲁讯先生用的周虎臣笔墨庄毛笔笔号叫金不换。唐云画竹用的笔叫兰竹。

   周虎臣笔墨庄在几代传人的精心经营下,名扬四海,业务日盛,成为当时沪上著名笔店,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赞书:海上制笔者,无逾周虎臣




                         漫话“文照轩”

      南昌将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照轩笔庄”制作的毛笔



据进贤县文物学家文先国介绍,

   “周虎臣留在原藉周坊后人,继承周氏毛笔制作工艺,连绵不绝,于今尤盛。”“全国毛笔占有量达百分之七十的江西进贤县文港镇,现在打出了这张名片。中国毛笔文化传承人,同样可以打出这张名片。”

  南昌将星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也是“文照轩笔庄”总经理杨群华介绍:

“文照轩笔庄”制笔厂就在周坊,位于名闻遐迩的华夏笔都生产区,周虎臣留在周坊的后人全程制笔,选材、压毛、脱油脂、剔杂、盖毛、圆笔、挷制、自然烘干,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细致、精心,每一支毛笔都尖、圆、齐、全。匠人匠心出好笔。

“文照轩笔”采用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狸子毛等主要原料,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毛皮笔之四德尖、齐、圆、健兼备,即笔头尖、笔锋齐、笔身圆、毛体健,软、硬、柔集一体,刚中有柔,能硬能软,吸水性强,书写流利,锋如一根线,下笔铁划银钩,收得拢,撤得开,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大如扫帚小如针,品种繁多,笔类齐全,分狼毫、羊毫、紫毫、石獾、斗笔、眉笔、条屏、排刷大类共1000余个品种。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工艺创新和质量提升,现在的毛笔笔头色彩斑斓,红、白、黄、绿、青、兰、紫七色俱全;笔杆形态各异,外形美观,竹木的继承传统,牛骨的典雅大方,有机玻璃的光亮透明,陶瓷的洁白如玉,景泰兰的古朴新颖,象牙的端庄贵重,经久耐用,各具特色。

“文照轩笔”既继承老传又有创新。因而他们制作的毛笔格外受人喜欢,著名书法家沈鹏,将军书法家李栋恒等都使用过。

“文照轩笔庄”除制作各类各型手笔,用线上线下形式销售外,还采用笔包形式,派专人为其定制毛笔,做到“一人一支笔,一支一精品”,精工细作,量人定制。

周坊所在的临川,自古就是产生大文人的地方,如宋代晏殊,王安石,明代汤显祖在这里出生、上学、创作,晋代王羲之、谢灵运,唐代戴叔伦在这里生活过,他们就是用当地的毛笔学习,写书法,作诗文的,是当地的毛笔写下了他们辉煌的人生,记下了流传后世的作品。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赞美的千古绝唱。有学者说“临川之笔”指的是临川内史谢灵运的文采,难道谢灵运不是用当地毛笔吗,虽无从考证,依据当时交通不发达情况,大概率用的是当地毛笔,“临川之笔”制作地就是现在的位于华夏笔都的周坊村。

说明在周虎臣之前这里生产的毛笔就很了不起了。现在,“文照轩毛笔”与周坊其他毛笔一道,正借神州大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东风,重现“临川之笔”的光芒,照亮无数人的前程,为伟大的中华复兴增光添彩。

      20219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