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2024-04-02 20:56:26)分类: 我见犹怜——去日留痕 |
先说结论:湖北地区最鲜明的特点是极端。这里提到的极端是一个中性词,给湖北带来了不屈不挠的性格,以及过大的精神压力是极端的一体两面。
提到一个地方的性格就必须谈到当地的历史以及地理。
先看历史方面,湖北地区第一个辉煌历史就是楚国八百年。而楚国开创之初地位地下,周天子分封天下,楚国先祖甚至没有爵位,会盟之时没有正席,仅仅只是端茶倒水的侍从角色,直到先祖熊绎才封上子爵,后来几代楚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才开启强国之路。但一直被诸夏及周天子鄙夷,认为楚国师处于烟瘴之地的南蛮。后面楚王发出了那句“不服周”的口号代代相传三千年直到今天,湖北人不服气还会说出那句“不服周”。
公元前706年楚国熊通讨伐随国,随国说“我无罪”,楚王说“我蛮夷也”
公元前704年熊通“我蛮夷也,不与中国谥”自立为楚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成为春秋霸主,问鼎之轻重,讲周天子威严扫地。(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来)
为了争这一口气,楚人奋发图强500年。打不过你就掀桌,你认为我出身低微,我就自立为王,觉得我卑贱,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把你打趴下,告诉你谁才是大哥。
然而,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极端!楚王三年不打仗,死后不得入宗庙。楚国将军兵败自杀为传统,即便是文人屈原也是国破投江。
说完历史再看地理。湖北只有自古以来就是千湖之省,遍地沼泽,长江汉江贯穿其境,古代著名的云梦泽就处于湖北境内,经过先民几千年的开发直到明朝时期才完成了境内的基础开发,造就了如今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基础格局,形成了“湖广熟,天下足”。同样的,代价是什么呢?代价就是人口增多,人地矛盾尖锐,不断的围湖造田,当长江水从三峡咆哮往下,平原地区无可阻挡,千里泽国瞬间出现,几代人的心血付诸东流,一场洪水就灭门败家。湖北本地戏剧为楚剧,整体戏腔为哭腔,小时候很不喜欢听,就像哭丧一样,与全国各地都不同,这个也与本地三年一场小水患,五年一大水灾有关。生存的艰难使得湖北人对于生产资料争夺尤其激烈,直到现代社会物质相对丰富的年代,传统惯性依然存在,湖北人均gdp是除沿海地区以外最高的,但是其抑郁率/自杀率全国最高,可见其精神内耗严重!
最后总结,传统上的要争一口气和现实的生存资源的争夺造就了湖北人容易走极端的性格特征,给人的表现就是湖北人目的性强。至于后面的好勇斗狠/精明/勤奋等等都是这个特点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