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政府“过紧日子”保障群众“过好日子”
2022-05-16
中国商报网 记者 林茂阳
近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牢记使命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福州专场发布,福州市委副书记、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吴贤德介绍了福州市“建设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的有关情况。
发布会上,一组数字对比让人印象深刻:2021年,福州市“三公”经费支出总额较2012年下降70%以上;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0.7%,2014年起占比稳定在77%以上。一减一增,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福州得到更充分、更全面的落实。
吴贤德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福州连续四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先后获评中国十大幸福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等称号。
为守好群众的“米袋子”,稳定粮食生产。福州市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治理抛荒撂荒耕地8.5万亩。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4万亩,总产量达47.1万吨;同时加强粮食储备,目前福州市拥有各级粮库25个,地方储备原粮54.8万吨。引进中粮集团等龙头企业,提升本土企业加工能力,全市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日加工能力达5700吨。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引粮入榕”,国家粮食福建交易中心落地福州,去年交易总量达221万吨。
保障市民“吃好菜”,福州市坚定不移抓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建成蔬菜基地16万亩,产蔬菜75万吨以上;建成市级畜禽副食品基地36家,年可出栏生猪40万头、蛋2000万公斤、肉禽30万羽以上。与此同时,还从产品流通、质量安全等环节加强保障。在产品流通上,重点打造了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新西营里农产品交易市场、南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设立了2710个“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在质量安全监管上,创建了3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全市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100%。
下一步,福州市将坚决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高标准推进琅岐“菜篮子”基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扎牢“米袋子”、拎稳“菜篮子”,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福州深入实施温暖榕城行动,聚焦“菜篮子”“米袋子”和卫生、教育、养老等民生工程,大力实施“为民办实事”,用一桩桩实实在在的事,让老百姓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福。
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十八大以来,福州组建了8个医联体、12个专科联盟、1个城市医疗集团和10个县域医共体,在全省率先实现医联体对县、乡(社区)全覆盖。同时,引进华山医院、浙大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3万张,增长46.8%,大大缓解了“看病难”问题。
此外,福州还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智能辅助审批等应用,全市97.85%的审批事项实现在线申请、网上预审或在线审批,市级“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分别达98.8%、84.3%。同时,拓展“e福州”服务功能,整合全市政务和公共服务资源,打造“e福州”App,实现一个App畅享城市服务。在全市社区、商超、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布设“e福州”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等78个高频事项自助办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