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第一村美丽蝶变
——福建长汀中复村走出脱贫致富新路
2020-08-14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记者
林茂阳
福建省长汀县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长汀传承弘扬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举全县之力向脱贫发起总攻。
据了解,2017年,长汀县成为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截至目前,全县334个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已覆盖100%的乡(镇)、98.6%的行政村、71.68%的贫困户,带动了4170户14788名贫困户脱贫增收。
多渠道发展扶贫产业
走近中复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的观寿公祠,喜鹊巢式的门楼前竖立着一块刻有“零公里处”的石碑。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数千名将士在此举行誓师大会,踏上了艰险的长征之路,这便是中复村“红军长征第一村”的由来。
“脱贫攻坚工作片刻不能脱离群众,南山镇就是靠走群众路线,打好‘三张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长汀县南山镇党委书记戴永迪对记者介绍了“三张牌”的故事。
一是红色牌。南山镇紧紧抓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核心区的契机,发展红色旅游。目前,已投资1.5亿元建成的红色文化创意基地,开发了红军主题互动体验馆、松毛岭保卫战VR体验馆、松毛岭之恋沉浸式演艺厅。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打造,红军长征第一村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吸引了近亿元的民间资金投资住宿、餐饮、休闲等配套产业,已经建成了松毛岭红色山庄、斗笠人家等6家大型接待场所,这些新兴红色旅游业态为贫困户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
二是绿色牌。南山镇结合贫困群众自身发展条件“开良方”。依托千亩百香果、千亩槟榔芋、千亩蔬菜、千亩罗汉果和千亩油茶“五千亩产业”以及河田鸡养殖项目,发放生产扶持资金274.6万元,实施激励性扶贫项目28个,覆盖100%行政村,惠及480户贫困户。
三是电商牌。通过红军街互联网孵化基地的示范带动,引导更多返乡青年(贫困户)从事农村电商。全镇100多家农村电商服务点,累计服务贫困户1000多人次,把贫困户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戴永迪介绍,尤其今年来,南山镇电商从业人员紧跟新形势,升级为直播带货。在党员直播的示范带动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产业发展带头人、返乡青年纷纷加入直播带货队伍。现在,红军街成了直播一条街,火妹子团队已经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网红了。
“用好了这‘三张牌’,我们镇现有标准下585户1739人全部脱贫、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戴永迪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举全镇之力,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
电商助力精准脱贫
80多年前的战火早已远去,但苏区精神始终不灭,长汀人担负着传
承 的使命,也在传承中寻求发展,走上致富路。
在中复村有一条500米的老街,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极为繁华。其为汀州通往上杭、连城的一段古官道,由碎石铺砌而成,两旁土木结构的居民楼瓦房临街而立。当年这条老街为红军提供了大批物资,因此又被称为“红军街”。
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红军街”摇身一变成了“淘宝村”,当地的土特产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村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因此回乡当上了网店小老板。
今年立夏前夕,在中复村红军街塘背大叔电商店,当地党员化身主播,为贫困户直播带货,把滞销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南山商会党支部书记、“塘背大叔”罗添铃在直播中说:“这是首次党员直播,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第一村,万里长征就是从这里起步,南山好山好水,有很多好东西。”
罗添铃说,第一次直播带货成效良好,深受鼓舞,要总结经验,将党员直播带货活动常态化,持续助力精准脱贫。蔡火妹也是红军街上出了名的人物,除了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自己加工的红姜糖之外,还为农户(贫困户)销售山茶油、老酒等农家特产。
如今,红军街成为电商一条街,它是南山镇100多家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示窗口和接待处,也是农村互联网产业孵化基地、南山镇党建精准扶贫创业培训基地。
做强红色旅游
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第一村,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和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坚持红色旅游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两手抓,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的扶贫小区、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漂亮的房屋、干净的街道……如今的中复村处处展现出美丽乡村的面貌。
按照“红色旅游 +
客家民俗/现代农业/农村电商”思路,中复村积极探索差异化、多样化的农业农村发展路子,大力推动“村企联建”“村社联建”“村场联建”,打造了一批集休闲、赏景、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如“四季红”农产品采摘基地发展观光旅游等,实现蓝莓、火龙果、大棚蔬菜、山茶油、罗汉果、土鸡蛋等土特产线上线下销售,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加强科学规划景区布局,树立“全域旅游”概念,立足现有红色资源,缜密谋划全镇红色旅游发展路线,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加快旅游配套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住宿、餐饮、休闲等产业,不断提升开发层次、做强旅游品牌,建设更加美丽的红色文化古村落。
“往年国庆假期每天都有近千人前来中复村旅游、参观,去年村里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今年预计将远超这个数。”中复村村主任钟昌扬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