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杀猪菜蛤蟆烟庄户对路子文化 |
分类: 地域文化 走进盘锦 |
我姥爷就是满族人,退休前曾是辽东湾一艘国营渔船船长,酒量奇大,年轻时有每顿能喝二三斤白酒的量。退休后,回到盘锦西部农村的他虽不向以前那样喝酒了,但待客时仍然讲究,比如杀年猪时(据考证,东北杀年猪的风俗就是起源于满族。满族人喜欢吃猪肉,有“无牛羊,多畜猪,食其肉,衣其皮,续毛以为布”的养猪历史)。屠宰的方式很古老,姥爷和“捞忙的”(学过厨的熟人)在猪圈里用麻绳捆固猪的四肢,抬到外面搭的临时锅台旁,便请来村中擅长杀猪的人“掌刀”宰割了。接下来就是灌血肠、烩酸菜、大锅炖肉,灶间内外到处飘洒着肉香,也洋溢着一家老小的喜语欢声。
这时,姥爷家不吃独食。而是把本家亲友召集来,同时还把左邻右舍的和村中“对路子”的老哥们都请来。人聚得越多越好,因为这时人来得多寡,足可见证主人人际关系如何。客人来之前,姥爷就开始兴冲冲地翻箱倒柜,拿出最好的炖粮烧酒。然后就让家人在东西屋放上炕桌,摆上菜肴(都是双数,不能出单)。开席时,来赴宴的来都要盘膝落座,但谁坐哪都有说道,比如长辈人都要坐在炕头的位置,未出嫁的女孩绝不能上桌,而是负责给人斟酒点烟,盛菜端饭。这时,成年男子按礼节还必须要先抽青烟、喝茶,再就餐,青烟即盘锦人所说的蛤蟆烟(旱烟的一种),有提神、解闷、保暖、防身(防蚊虫和蛇)之效能,抽完再喝酒感到更过瘾。
姥爷让大伙可劲儿吃肉,因为满族人好客,认为客人菜吃的越多,就是对自己越尊重、越没距离,而吃得甜嘴麻舌的就是虚头巴脑(大不敬)。姥爷又频频举杯,倡议大伙多喝喜酒,但却缓缓而进。客人喝酒时也不能干之则尽,而要留些底,名曰“福根”,暗示着生活永远美满富足。不过,客人一旦接受妇女的敬酒,不会喝的意思一下即可,即酒不沾唇,若沾唇,就必须喝尽,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满族人对妇女特别尊重。这样的酒宴,姥爷每次都会让客人尽兴,即使有一个人不喝好,都不会提撤桌的嗑。宴后,有家困难的,姥爷还会给他们砍上一些肉带回去。
现在,这样的酒宴已经少了,所留给我们的只是满族庄户人家那温厚和善、诚挚好客的影子
,但仍闪耀在我们一个时代的记忆空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