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三草——菊花脑、芦蒿与马兰头
昨天,从南京来北京办事的建鹏兄,为我带来十多斤南京特色时令蔬菜及新鲜烤鸭一只。哎!每次来北京只要我在北京,他都会不辞辛苦给我带来家乡的新鲜,真是麻烦他了,尤其是此次一下子竟然带来这么一大包新鲜的菊花脑、芦蒿、马兰头,就凭我一人当然是绝对消化不了的,常言道:有福同享,电话告之在北京生活的南京籍朋友们,他们像过节似的,欢天喜地地纷纷来此瓜分了建鹏兄所带来的这批鲜货。
北方的朋友对上述这几样东西很是奇怪,也不知自己解释了有多少回了,在此结合资料再唠叨一回吧:

菊花脑 或称菊花郎,是菊科栽培草本野菊花的近缘植物。江苏南京地区特产,人工栽培历史较久,常作菜蔬,南京居民门前屋后普遍栽植,冬季分根,春季摘其嫩苗炒作菜。药效与野菊相似。以嫩茎叶供食用,具有特殊的浓郁菊花芳香味,风味独特,稍甜,凉爽清口,食之清凉,性味 甘、凉,无毒。
菊花脑具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载“清利头目、养血熄风、消疔肿”。《本草便谈》载“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热,治目祛风,益阴滋肾”。
菊花脑适宜夏季酷暑,或发热性疾病烦热口干,头昏头晕之人食用;适宜高血压病,头痛目赤,口苦心烦,肝阳偏亢之人食用;适宜急性感染化脓性皮肤病人食用;适宜癌症病人食用。

芦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味甘,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用,清香,脆嫩可口、营养丰富。
芦蒿又名蒌蒿、香艾、水艾等,菊科蒿属,有白蒿、青蒿等多种种类,青蒿是芦蒿中的珍品,本基地种植即青蒿。 芦蒿在古代已成为人们食用之菜,在北魏《齐民要术》及明代《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专吃它的茎部。它有一种浓郁的清香味,吃口外脆,里糯、嫩,很少有纤维感。 芦蒿不仅有如此之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许多维生素和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性凉、清热解毒,具清凉、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等功效。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十倍。另外,它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

马兰头 又名马兰、马莱、马郎头、红梗菜、鸡儿菜、路边菊或田边菊,南方民间叫鸡儿肠,四川叫泥鳅串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时略带红色,叶脉通常离基3出,表面粗糙,两面有短毛,春天摘其嫩茎叶作蔬菜称马兰头。据分析马兰头嫩茎叶含水分、钙,磷,铁,胡萝卜素,钾维生素B,尼克等。中医认为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痛疖疗疮、水肿、痢疾、淋浊等症。性味 甘、平、微寒,无毒。
上述三样均为南京市民经常食用的蔬菜,但在北方各菜场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身影。北京的各菜场里最常见的不外乎白菜、西红柿、青椒、茄子,这些蔬菜体量都要比南方大一至几倍,但其味道真的是不敢恭维,我估计这些塑料大棚里快速生长的东西,其味道怎么能比在南方自然环境里那些自由生长出的好?就拿芹菜来说:北方的芹菜一棵可以炒一盘没什么味道的菜,而南方产的被北方称之为香芹的芹菜,其味道即使不放作料味道也很鲜美,更不用提北方所没有的水芹与白芹了。北方生存环境恶劣这也没办法,大环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小环境,这也难怪川菜为何能够在北方铺天盖地而流行甚广,因为,那些硕大的蔬菜实在没什么味道,只有用四川口味的麻辣去麻痹人们脆弱的味蕾,长此以往,人们正常的味觉全给破坏了。
不过,人的味觉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其自幼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的。四川人喜麻辣的原因与其生活在盆地湿润的气候有关,广东人爱喝凉茶,也是因当地躁热毒气肆溢的天气不无关系,南方生产水稻而造就人们食米,北方生产麦子而造就人们食面。世界因其不同才有意思,如果天下都一种味道,那岂不太乏味无聊了吧。味觉是从小养成的,就像我们南方人对北方人迷恋那气味怪异的豆汁难以理解一样,在他们看来,那味道与我们钟爱的菊花脑汤一样的鲜美,长喝一样会上瘾的。
2008年4月29日写于京西滨角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