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印记——走进96156社区服务热线提供法律咨询
(2017-05-08 09:25:44)
标签:
96156法律咨询 |
分类: 生活感悟 |
5月4日是青年节,为了青春的印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作为志愿者走进了北京社区服务热线96156。
96156北京社区服务热线与北京市律师协会合作推出了法律咨询。只要通过这个电话打进来,如果需要获得律师的帮助,可以由接线员转接给值班律师。
北京律师协会邀请北京的律师们轮流值班,律师是自愿报名,为热线那端需要法律帮助的人们提供咨询援助。值班律师会有一点补助,但肯定是象征性的,比起平时正常收取的咨询费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位于朝阳区华严里北京第五福利院内是96156热线的工作点,这里距离我居住的地方不算近。
由于当天也是工作日,北京市区路上属于早高峰正常堵车。估计地铁也是爆堵,于是我决定开车通过地图搜索非拥堵路段前往。但最终还是晚了十分钟才抵达了工作地点。
从上午9点到下午16点,笔者一共接听和解答了9个咨询电话,除去中午简单的去楼下食堂吃个工作餐外,一直坚守在电话这端。不过,来电频率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繁忙,然而,也可以总结出一些小规律和小问题。
9个电话中的法律问题,其中包括老人赡养问题3个、遗产继承问题2个、劳动争议问题2个、离婚问题2个。
问题有深有浅,回答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总体来说,电话那端的咨询者们表示满意并感谢。
通过一天的工作,有几点现象可以总结:
一、咨询者多为退休人员或老年人。
这个原因我想比较容易解释,主因是现在互联网法律咨询已经很发达,年轻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机或电脑寻找适合的法律规定或律师咨询,退休老人们因年龄相对较大,对于政府电话热线还是比较认同,也不太容易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法律知识,故而通过电话前来的咨询的比率较大。因此,此类公益服务类电话的设立还是有必要的,必竟该类人群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二、咨询的问题多以民事家事问题为主。
从笔者接待的问题类型来看,基本均是民事家事案件类型,尤其是对老人的赡养以及遗产问题的处理是这类电话咨询的常见问题。
由此引发思考,婚姻家庭纠纷仍然是社会稳定与否的一个考量点,老百姓们最大的法律需求就是家事法律知识,这一点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类型的主要比率是家事案件也是吻和的。
家和则国平,由此可见,每一个基层社区都就当配置有一定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将更多的家事纠纷控制在源头很有必要。
三、咨询者大多属于弱势群体,经济收入条件相对较低。
笔者接听的一个咨询电话中,咨询者是一位86岁的大爷,他有六个子女,但却都没有向其支付赡养费,俗话说养儿防老,如此晚景实在令人寒心,这里面其中五个子女说是把赡养费给了老大,而老大又截留了不给大爷。现老大爷身边只有一个保姆,身体又多病不能出门,所以才通过热线寻求法律帮助。
另外几个关于赡养费和离婚的咨询者,我都能感觉得出他们的经济能力较差,生活水平很低,所以对一些较低的经济问题就无法处理,导致成为纠纷和困扰。应当说,我们的社会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和底层群众,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仍应当受到重视。
但愿法律成为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