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温情能消灭艾滋

(2017-12-01 20:42:52)
标签:

防艾

hiv

艾滋

每年到了121日,一串又升高的感染数字会引起大众的一阵恐慌。这时候,每个人关注的是,自己是不是还是一个没感染的人。有人认为只要自己离着艾滋很远,那就意味着自己很安全。有人指责传播者和感染者不道德,需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教。

现今的易感人群是吸毒者、同性恋、年轻人、老年人。一般人不会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质的高危人群感染了HIV病毒;同时也会不解,为什么他们会容易感染这种无法从体内清除掉的病毒。吸毒者公用针头和同性恋者的无套性行为是主要感染的传播途径。在血源性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目前可以用三个词概括高危人群的感染原因,分别是无知、无辜、无畏。

无知源于个人对艾滋病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近年来的防艾宣传不够深入和普及,也有些做法适得其反。上个世纪因为艾滋病被发现时,没有可以使用的药物,各个国家以艾滋病人发病后的恐怖图片对大众进行了恐吓,造成很多人谈艾色变,从认知上就开始排斥任何和艾滋有关的信息,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逃逸。一些人采用了掩耳盗铃的方式远离艾滋,不听,不闻不问,自己就离艾滋很远了。还有人患上了艾滋病恐惧症,一旦接触到艾滋方面的信息或人,就反应强烈,产生极端的攻击行为。有人患上了疑病症,反复检测,虽然多次检测阴性,还是坚信自己感染了艾滋。但因医疗水平的进步,艾滋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感染者或病人可以恢复和保持健康,并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因为有人提议把艾滋病归为和糖尿病类似的慢性病中,也有利于大众消除对艾滋的恐惧。

无辜是因为一些人意识不到自己会被感染。很多人无法把艾滋病和相关的高危行为联结在一起。尤其是年轻人,初入社会,经验少,他们更难判断出风险,意识不到还有很多疾病可以随HIV病毒同时传播,如各种性病和肝炎等。在发生无保护的体液交换后,自己的身体等于门户大开,双方共享了彼此身体中的各种病原体。如有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效支持和指导,就无法在初探社会人际接触使用有效的安全策略,更难选择接触安全的对象。那些心理成长不利的人,会更早的发生性行为或尝试毒品,控制能力低,易冲动。HIV感染是一种行为上的失控,但个人心理能力的脆弱或无力,知识或信息缺失,认知和行为没法有效联结,无法对风险产生恐惧感以自保,就难于预判结果,造成了无辜的感染。

无畏,较比让人心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一个人长期处于痛苦,或遭受重大打击后,造成精神奔溃,完全丧失理性。当一个人被歧视或抛弃后,他无力生存,痛苦,无助,绝望后,他选择自毁。毒品和性带给人的是现场的舒适感,让人短暂的失去理性,在吸毒或性行为去有意或无意地感染或去传播HIV,毕竟染艾这种死法不那么直接,伴随着狂欢时的快感,一个人因接近死亡而得到解脱。这种情况更多的发生在心理有严重创伤,而无法得到家庭或社会支持和引导的人群中。成瘾、吸毒,暴力、贫困、堕落、行为失控,伴随着精神障碍等问题,环环相扣,共生,组成了弱势群体的征候群。艾滋成为了一种跌入问题人群的结果。人不怕死,几乎就没救了。

以上三个原因各占引起感染艾滋传播的三分之一,可以解释为何单一的措施不能完全有效阻止病毒扩散。知识性宣教无法内化到一些人的行为中,科研显示,告诉一个人在发生性行为时带安全套只能影响到20~30%的受教育者。而年轻人因自控能力差,支持性的性教育成为重要的手段,可惜的是,无论在家庭和学校中,更多是僵化错误的说教。对于行为问题,从知识教育上入手是无力的,训斥和惩罚则会恶化局面。而老年人在性行为上的无所顾忌,更反映出他们需要无法从过去不利于自己身心的家庭和社会结构中摆脱出来,快乐一天是一天的心态,更像是临死前的挣扎。只有在一个人有选择幸福的权力后,他们才会做到保护彼此。

吸毒者和同性恋者是弱势群体的代表。吸毒者代表着人完全失去理性而被成瘾物质的控制,物质依赖的强度盖过了所有其他层面。而易成瘾者更多是心理健康不佳者,及早地提高心理健康和家庭生活成了事前的防洪提。同性恋者(也包括其他的性少数群体,如双性恋、跨性别者、变性者)则在社会中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没有任何法律保护他们的权益,歧视无处不在,家人耻于接受这些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的帮助和指导,更何谈被尊重和理解。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于被保证,性少数群体的精神健康和行为特征不可能好,他们非但成为了艾滋易感人群,更成为自杀高危人群。

看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2014年艾滋病日,发布了一项公告,预计将在2030年能够结束艾滋病疫情。愿景非常美好,但需要有效的措施。就之前分析的原因,如仅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面,很难遏制住HIV病毒的传播。疾病的扩散,更多反映出了目前的措施不够全面深入。

艾滋病是由人际行为引起传染性疾病,那就需要从社会和文化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从源头上做出改变。如制定反歧视法,防止对艾滋病、以及吸毒和性少数群体的歧视。感染者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就可以去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对感染者的限制条款。要求医院建立艾滋病治疗的制度,防止对艾滋病患的拒诊。对对个体陷入艾滋病困境中的人和家庭,国家可以支持社工机构给当事人提供个案化帮扶,从引导检测,确证、用药,到重建家庭关系,争取工作和社会权利,从各个方面帮助当事人走出危机。如有经济困难,帮其办理低保;无力医治,帮其申请医疗救助。如个体有成瘾、心理或行为问题,则提供专业化的治疗或矫治。

在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给予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巨大的帮助后,各级管理机关的各种有利的措施不断到位,加上主流价值观的导向,社会逐渐在改变对艾滋病的态度。以往那种冷漠和歧视,更多地被温情和关怀取代。当我们转变了过去那种恐惧和指责的态度,以理性和睿智重新审视艾滋病后,我们发现一个人和他的家庭都会更有效地处理好艾滋相关的问题。真心地社会各界可以更好地关怀和帮扶弱势群体,希望更多的感染者可以幸福自信地生活和工作,感染者们不再和未感染者有不一样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改变弱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