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思维的瘤子——精神分裂症

(2014-03-28 16:26:25)
标签:

转载

唐东晓

 

提要:觉得或认为跟自己有关、是针对自己的原发性妄想就是继发性妄想的原型,虚拟自我心结以此为命题随机性自动演绎和强制证明生成为内容复杂的各种继发性妄想,并逐步交叉汇聚向系统性妄想发展,伴随的情感反应是一种妄想媒介的条件反射。终极形态是演绎出一个试图操纵和利用自己思维的人格化虚妄对象,实际上是衍生性虚妄自我心结的对象化和要素叠构的臆像镜像,也是患者自知力的朦胧意识。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均是根据病例调查和病情分析直接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用普通中文语义表达,没有沿用或借用传统的理论学说和他人的研究成果,暂时也还没有翻译为其他语言。

关键词:原始自我心结 虚拟自我心结  自动演绎  条件反射  要素泛化 自循环系统 衍生性虚妄心结  衍生性虚妄自我心结 人格化虚妄对象 臆像镜像


   原发性妄想由于记忆的客观性和当时语境中的真实性以及在催眠状态下伴随的切身感受,加之感知障碍和联想障碍,患者不仅不自觉的接受和认可了这种误解的涵义,而且还会伴随相应的思绪和情感反应。原发性妄想是不固定不稳定的,随着环境和环境要素的改变,以及外部信息中敏感语词的变化,或者说环境暗示和自动催眠途径的改变,妄想的主题和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前后没有关联、客观性或主观上有意义的关联,包括后来重复和循环出现的,或者说,没有自知力。患者只是处于某一妄想心境的时候才随机地关注这个妄想念头,之后就很快遗忘,如没有发生一样。在环境要素的数量和强度弱化时,早期的患者在某一时段可能会暂时恢复常态,但对曾经发生在自己意识中的妄想、包括相应的情感反应和心理感受,意识中没有记忆。
随着原发性妄想的不断循环出现,患者的心理感受逐渐增强、思绪也逐渐复杂,要素叠构的感应逐渐将这些原发性妄想与患者自身联系在一起,而原发性妄想本身或者说原本来自于患者内心深处的记忆,使患者开始感到客观世界突然发生的变化或者自己突然发现的不同寻常是和自己有关的,患者心理上开始出现困惑,本能地去反省和探索,导致催眠状态进一步深化。而这种反省和探索又因为联想障碍和感知障碍被屏蔽在要素叠构内,被贯穿性要素垛叠导引、溯源进入启蒙期情怀,也就是原始自我心结,并以此为核心和根基与要素叠构一起形成虚拟自我心结,典型化心结成为连接虚拟自我心结和外部客观世界的狭隘通道,患者的思绪也容易聚焦在某个典型化心结上。觉得或认为跟自己有关、是针对自己的原发性妄想就是继发性妄想的原型,在不同环境和环境要素的暗示下,虚拟自我心结以此为命题,随机援用环境和记忆中的素材,围绕典型化心结和要素垛叠自动演绎成为内容复杂的各种继发性妄想,并逐步交叉汇聚向系统性妄想发展,其中包含大量的虚妄逻辑和强制性证明现象,常见的有比喻、暗示、同音、谐音、近音、近形、造词、拆字、造字等。
   由于启蒙期情怀大都是被关照甚至被宠爱,包括在智慧和品行方面受到鼓励和夸奖,患者在感知障碍和联想障碍的封闭性自我感受中会产生原始愿望的对象化,也就是感觉或认为客观世界突然发生的变化或者自己突然发现的不用寻常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甚至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的某个心愿,所以继发性妄想在最初较多表现为正面、积极的内容。继发性妄想在初期仍然停留在客观现实可能性的范围,患者因为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针对自己而感到被关注有舞台中心的感觉,所以常常会出现夸大妄想,认为自己的优秀品质或卓越才能被欣赏,甚至认为身边的某个人某些人连带某些物品是被派来或授命观察考验自己保护自己的,而且常常与典型化心结联系在一起,感到某个夙愿因此能实现,逐步发展成为衍生性的虚妄自我心结,也就是妄想中的自我定位,如特殊身份、特殊感情、特殊关系、特殊关注、特殊境遇等,实际上是要素叠构和虚拟自我心结在意识中特殊性的臆像。当然,启蒙期也会有面临恐惧或父母责怪甚至惩罚等负面心理影响,患者的心情并不是单纯乐观而是非常复杂的,这也为后来的落寞和颓丧心情并逐步转向负面消极内容继发性妄想埋下了伏笔,也可能直接生成负面消极内容的继发性妄想形式。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对某个典型化心结的注重,比如钟情或对象化的被钟情,只是情感上的一个表象,真实的心理感受来源于要素垛叠深层成长期某个心结的重要影响。性亢奋是青春期早期最初被吸引的某个或多个心结的的深刻记忆,因为感应刺激伴随内分泌的产生而导致患者情感上的激越并倾注于典型化心结,是一种妄想媒介的条件反射。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妄想中的愿望始终不能在现实中实现,加之在现实中不断遭受的挫折,患者的思绪逐渐出现并转向负面和消极,内心世界出现激烈的矛盾和冲突。患者因此而过度敏感和紧张,不断猜测周围环境中的人物、事物和情景以及所包含的一切因素可能存在的针对对自己的意义,并由于思维和情感上的激烈反应产生内心被揭露感,开始出现要素泛化的现象。环境中与典型化心结和要素垛叠相关、原本没有关系和意义的一些人物、事物和情景,包括客观和主观上的,在妄想中产生也只有妄想中才有关系和意义,并对患者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发展成为衍生性虚妄心结,其中相同、相关和相近的特征性元素逐步演绎、发展成为衍生性虚妄要素垛叠和衍生性虚要素叠构。妄想开始变异并出现表层化、即时化和主观化的倾向,逐渐脱离内心深处记忆中的感受,与处境现实相联系并越来越多的随机性连带记忆中的联想思维,围绕着典型化心结和要素垛叠无客观逻辑束缚的自动演绎和强制证明,生成各种虚无缥缈、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观点。在过度敏感状态中,患者不自觉地将环境中发现的敏感因素与自己的记忆甚至刚刚和即时发生的言行包括妄想内容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认为是针对自己的或者有某种关系,甚至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都跟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有关或者是因为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导致了世界上所有的变化和事件。这是继发性妄想爆发演绎的精神自动症状态,患者的意志的完全崩溃,也是患者自身所处在的最危险境地,部分患者可能受妄想支配或本能地躲避和逃脱要素环境采取实际行动,对个人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患者常见过度敏感、紧张不安、失眠、运动性兴奋等。少数患者因严重社会退缩和心理退缩,或因某种客观原因长期与外部客观世界脱离,在单调、刻板、重复循环的的环境要素中,催眠状态进行性不断加深,意识和思维完全陷入并被屏蔽在要素叠构内,记忆和妄想中的心结和衍生性虚妄心结彼此自行自动暗示产生感应,形成封闭性的虚妄逻辑自循环系统,有迁延发展成为精神残疾的可能。继发性妄想爆发演绎的过程同时也是历史积存的心理能量、尤其是典型化心结形成过程中积存的心理能量集中释放的过程,患者往往会伴随情感上的明显异常甚至过度和失控表现。
   发病较早年龄偏小的患者,内分泌的敏感高、情感反应强烈,加之阅历浅薄、系统性逻辑思维不成熟,现实价值观念薄弱,缺乏后天习得的沉着冷静理智的本能反应。青年阶段也更容易受到性因素的影响,包括羞耻感甚至罪恶感等,还容易受到文学作品和社会传说的影响,过度敏感和紧张甚至恐惧,心理防御机制过强,思维严重被抑制,心理感受反映不到思维中,或者催眠暂时还停留在临界状态,不出现或只是零星出现少量的原发性妄想,也发展不出比较复杂的继发性妄想。容易因单纯乐观倾向的心理感受出现情绪上异常的兴奋和表现,或因负面心理感受思维空洞思维贫乏、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木僵状态。发病较晚年龄偏大的患者,内分泌敏感度钝化,情感反应淡漠,历史积存的心理能量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已经缓慢释放。加之患者见多识广,系统性逻辑思维发达,现实价值观念强,疑心较重,后天习得的沉着冷静理智的本能反应迅速,继发性妄想演绎连带较多较广泛的联想和较系统的逻辑思维内容,抑制了主观倾向的爆发性演绎,不容易发展成为深度催眠的精神自动症状态。外在表现不明显,能自我控制、继续适应简单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往往能潜隐性的逐步发展成为系统性妄想。复发和多次复发的患者以及维持治疗阶段效果不佳或药量不足、停药、症状残留等也可能迁延发展成为系统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以负面内容偏多,一般由思维被影响感和被迫害妄想演绎演化形成,主要是因为患者较长时间处于疾病状态而在现实中所不断遭遇的挫折和打击,包括他人的态度变化等。内在的原因是爆发性释放后情感反应逐渐趋弱,各个典型化心结和要素垛叠的独立性随着继发性妄想内容逐渐复杂化和虚无化产生矛盾和自相矛盾,患者的本能、包括后天习得的社会本能和心结的防御机制接受不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包括幻听等幻觉)而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反应,意识的警惕性开始苏醒,注意力开始从深度内省和感受中转向外部客观世界,催眠深度有所缓解。继发性妄想演绎和衍生性虚妄自我心结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记忆的回溯过程,妄想中逐渐随机性的连带更多数量记忆和客观现实中的联想,逻辑思维和现实价值观越来越多的混合在妄想中,包括对部分敏感妄想观念(包括幻听等幻觉)的怀疑和价值判断,原始自我心结对衍生性虚妄心结的抵触情绪不断增强,从而产生思维被影响感并发展成为思维被操纵和被利用观念,从衍生性虚妄心结中惯性地演绎出一个试图操纵和利用自己思维的人格化虚妄对象并被意识聚焦。部分患者受连续性环境要素和衍生性要素暗示以及要素垛叠和衍生性要素垛叠的感应影响将人格化虚妄对象具体认定为某个典型化心结或典型化衍生性虚妄心结。
   人格化虚妄对象是妄想中衍生性虚妄自我心结的对象化和要素叠构的臆像镜像,换个角度看,思维被影响感事实上也就是自知力朦胧的意识,是原始自我心结在虚拟自我心结中与要素叠构的分离和对立。患者常见的回忆性妄想,也就是历史命运被操纵甚至被制造感,也是对典型化心结和要素垛叠的朦胧意识和感知。这个阶段也是系统性妄想发展过程中的危险期,患者本能地在意念中与人格化虚妄对象对抗和博弈,也有可能受到人格化虚妄对象、衍生性虚妄心结以及相关要素和衍生性要素的刺激采取应对措施发生意外,尤其是在单调、刻板、重复的情况下。患者常见对家人的反抗和冲突或回避躲避,也和日常言行中某些长期连续性的简单循环有关。在继发性妄想演绎和迁延发展成为系统性妄想的过程中,衍生性虚妄心结和衍生性自我虚妄心结脱离客观现实的主观化和妄想的内容和意义向客观现实回归是一个背离的趋势,事实上是要素叠构在记忆中的显影和与本能意识日益尖锐对立和冲突的演化过程。患者的意识本能地掩藏在原始心结中以躲避和观察心理与环境中的困扰和危险,患者在环境和环境要素不断变化和转换过程中的感受和表达出来的极端幼稚诉求,如被关注(监视)、被控制、被议论、被暗示等,尤其是思维被影响感,其实也正是启蒙期当时的客观现实心境,或者说,是原始自我心结对感应思维的感受;客观上同时存在的事实是,环境要素暗示以及要素叠构的屏蔽作用,心结被动受到的感应和联动。妄想和演绎过程在催眠状态中没有记忆,即使复发患者重现也意识不到(部分患者在临床痊愈阶段能有不完全的回忆),意识只能凭原始自我心结的感受做出即时的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患者总是即时性的坚信和坚持自己观念的原因。
   精神疾病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明显的个例差异,这是由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妄想的内容和外在表现也因此各有不同。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精神病人,还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对待患者的不同态度和应对措施,以及药物治疗和偶然事件的影响等,都会对病情的演变产生影响。有些患者可能停留在某个阶段逐渐精神衰退或迁延发展成为精神残疾,也可能逆向消解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能因偶然的因素意识到要素感应和贯穿性要素垛叠或因多个一般要素垛叠的启发本能地探索到贯穿性要素垛叠的存在和影响,联想展开而逐渐醒悟,自行痊愈以至完全康复。也有病例表明,患者本能逃脱要素环境或因其他原因自然脱离要素环境,或因环境和环境要素的变化自行痊愈以至完全康复。

 


(个人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所有,请读者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