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很多同性恋者(简称同志)走入了和一个异性恋的婚姻,这也许是源于根植于依从于周围人的获得“正常”生活的愿望,而结婚后,当婚姻不能带来充分的满足感时,只能开始在婚外寻找同性朋友。而他们的配偶在知情后,不得不面重新审视对方性向带给自己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在当今的时代,性走向多元,同性恋者和异性恋组成的家庭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以下2个心理咨询案例可以带给我们对这样家庭的概况性印象,并尝试解析其中的原因,以帮助当事人找到解决的方法。
案例1:疲惫的完美女士
韩冰是一位中年的职场女士,事业非常成功。家里家外,都是她一个人掌控。来到咨询室后,她神情焦虑,面色憔悴。她直接就开始说了她的情况:“这段时间想的比较多。我感觉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我老公,他喜欢男性。他说他能控制,但他说同性间的感觉是任何一个女人给不了他的。
我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自己。小时候我的父母非常忙,我是老大,我每天放学都要做很多家务,还要带好弟弟。我觉得我这么多年追求的就是一种平淡的幸福,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相守该多好?我想不到,我这么多年的努力,人到中年,却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昨天跟他谈过,我们先分开试一段时间。他不同意。
他对我一直很好,他说他现在不想离开家。他说这是因为他的性取向问题造成了我这么痛苦,他说他不想伤害我,我是他最亲的人,想照顾我们。他想一直等到我找到另外一个人,如果一直找不到,就回一直陪在我身边。他这样说,我就又不想离开他,就想接受他。现在跟他这样分开我还是很难过的。还有就是孩子正好处于高中阶段,我觉得轻易离婚对孩子不利。我觉得我不会爱上其他的人。我能接受夫妻的性爱少,但我不能接受老公在婚内有其他的性行为。我现在很着急,患得患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解析:
这个家庭中,除了性向不同带来的问题外,妻子的成长经历也需要关注。妻子幼年过早的承担家务,造成了易焦虑并喜欢追求完美,这样的成长经历造成一个人更多的考虑照顾如何他人,工作上倍加努力,但同时会引起当事人负担过重而感觉很累。
妻子需要花时间多关心下自己,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做做瑜伽,舒缓下身心,也许反而会有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她的家庭目前的状况,也许不见得非得要马上有个决策。至少需要平衡和维持现状,因孩子在高中,这段时间平稳过渡也许更好。孩子高考结束后分手比较合适。如果妻子觉得难以接受丈夫的一些同性间的接触,可以考虑先和他分居。
实际上社会大众的婚恋价值观是服务给社会的,不是服务个体的。婚姻家庭模式是多元的,因现实条件不许可,就需要变通模式或改变婚恋观念。碰到现实的困难所以需要想法找到解决的方式。夫妻也不必着急,一起看看书,学习学习,参与些心理活动,也许随着双方的努力就有更多的收获。
案例2:我的丈夫喜欢老头
秋水和老公结婚5年,她的老公喜欢却是老头。秋水说:“老公人挺好,但没想到他和一些老头在网上玩起了视频,有人竟然还和他说些挑逗的话。
前几天我和我老公有了一次长谈,他能像那晚一样和我很好的沟通也很少。他很坦诚的告诉我他恋老。他说他只是恋老,喜欢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希望能躺在一个像爸爸一样的人的怀里,像个孩子一样撒娇。丈夫生在大家庭里,从小缺少关爱,他爸妈40多岁才生的他,他爸妈一共生了6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他上学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住校,后来出门工作了,过年从未和父母亲在一起过,都是一个人在外地。他说他从来没机会和父母亲说过心理话。他听到我说他是同志,他觉得很受伤。他说他只是缺少关爱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我目前只能接受他恋老作为精神食粮,不能有具体的性行为。我真怕我的男人会与一个老头做那样的事情。我要是知道他出轨了,我肯定离婚,尤其和同性。要以前的我知道他有这样的爱好我早就离婚了。按我这人一直都心高气傲的,我没法接受自己要离婚这样的现实,可是又真的不甘心于现在的生活,这样纠结的活着太累了。”
解析:
恋老是性偏好,性向是性取向,是不同的范畴,但可以交集在一起。性向属于人的一个基本属性,是个体无法选择并无法改变的。恋老是一个人幼年成长过程中因缺乏足够的照顾,造成安全感缺失而形成的心理创伤,在成年后会代偿性的喜欢年长者的成功、慈祥的样子。
一般恋老的男人会找个强势女人结婚。他内心弱,需要人疼。这种幼年的创伤的恢复需要很久。妻子不妨问自己:“如果他是个恋老的同性恋,我怎么看待我们的关系?如果他不是个恋老的同性恋,我怎么看待我们的关系?”这样可以对比出是什么在影响妻子的决策。
如果妻子不能接受和理解对方的心理创伤,那么双方的关系中会形成冲突。丈夫会感觉受伤害,变得痛苦,以后也许会对家庭失望,而放弃对家庭经营的努力;妻子要是学不会疼丈夫,对方么想法做法困苦,就只能和小三说了,以后没准他真就被老头拐跑了。离婚至少不是现在关键问题,关键的是你和他之间是不是可以形成积极的关系,互助度过难关。在自己可以积极应对的过程中,家庭问题会有改变。
同直婚给社会和婚姻家庭学者一个新的课题。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样的家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侧面。而在人们关注性别平等后,性向代表的性小众人群的利益也被提到社会大众的面前。小众的利益不能保证,就会造成他们对大众生活的负面影响。如果社会希望同性恋不和异性恋结婚造成更多的问题,就要先在给同性恋合法的生活空间和权益上做足保障,给已有的已婚同志家庭更多的支持和帮扶是重要的。
发表于:别样的家庭,一样的爱-2013年12月《心理与健康》P7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