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说“健康是自己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健康是属于你和爱你的人的”。健康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当多大官也换不来、出多大名也留不下的“革命的本钱”。这就提醒人们,必须要关注健康、储蓄健康、投资健康。
财富难买健康,健康胜于财富;财富难买健康,健康胜于幸福。人到中年,正是事业有成之时,却也是各种生理功能开始衰退的之时。要明白,工作不是生命的全部,事业也不是生命的全部;家庭不是可有可无的,休息也不是无足轻重的。一个人的生活应该在一个广阔的生命空间内游刃有余,既要在工作和休息之间作出合理安排,又要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所以,要想有一个好的身体,要想为个人、为社会去创造更大的财富,要想去从事更加辉煌的事业,就必须把经营自己的健康象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及时调整、及时滋养、及时护理,从而化不利为有利。
要培养一种平和的心态。寿而康,健康才能长寿,长寿还须健康;康而乐,健康才能快乐,乐观也会健康。平和的心态是我们保健的主要措施。心理平衡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切保障作用的总和。你只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生活,去善待周围的人、周围人事,学会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定要避免情绪波动和过重的精神负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要学会给生活减压,保持积极进取的同时要知足常乐,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一个平和的心态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创造财富的过程不应该让我们身心俱疲。相对于无边无际的物质欲望、金钱、名誉、地位,健康比什么都珍贵。它是那些“0”前面的“1”,没有“1”,所有的“0”终究是镜中月、水中花,稳住“1”,再慢慢发展“0”,人生才能到达丰富的圆满。所以,一定要淡泊名利,把健康摆在重要的地位。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当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充分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要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期望值过多,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要善待财富,淡泊名利,寡欲清心,去留无意。
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战国名医扁鹊曾说过:“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是获取健康的不二法门。面对早逝的名人,当我们审视他们早逝的来龙去脉时,就会发现,违反生活常规的生活方式自然会让健康不断的“流失”,一个生命在不经意间终结也就不难理解了。像王均瑶这样的年轻老总或者白领的生活习惯都不那么健康。为了工作要么废寝忘食深夜加班,要么大鱼大肉胡吃海喝,精神压力大而运动量又少,病不找你还找谁?在20世纪,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30岁,其中医疗服务系统使其寿命延长了5年,而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有利于民众的预防和公共措施使得他们多活了25年。只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使我们在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及时得到真正有效的帮助。若自己不重视生活习惯,那就是在拿自己的健康作赌注,那样势必会自食其果。
要早预防早治疗。疾病不是突然降临到你的身上的。患病之前,你已经长年累月透支,则就会你的健康种下病因。在中年猝死的人群中三分之二的人患有慢性病,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透支的结果。人在晚年60岁以上,平均健康寿命是62.3岁,平均每个人有9.5年是带病或残疾生活。中国企业家健康工程两年来调查表明,影响企业家健康的主要因素并不完全在那些疾病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及时监控、治疗早期症状,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心动身不动”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体质下降,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营养失衡,不能劳逸结合并有规律地生活等问题,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所以,在精神不堪负累时,应考虑给自己放个假,或是调整一下工作生活状态,适时减压;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达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特别要认真对待“疲劳”的问题。人的身体就像一个蓄水池,当工作压力越大,蓄水池在有限的容量下,水位上升越快。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只觉得稍微累一点、休息一下就会好的“生理疲劳”关卡;疲劳继续累积,走到“累积疲劳”关卡,身体器官渐渐失去平衡。此时,人虽觉得不舒服,医学检查却可能正常。如仍不求改变生活形态,最后就会步入“病态疲劳”,身体、心理便真的出现病症,此时再引起重视已为时晚矣。
要舍得投资健康。要提倡由治疗转向保健的观念。国家一项研究表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人在晚年60岁以上,消耗的医疗费用约占一生的40%以上,而用于人生最后28天的抢救费用则占了一生的60%。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把抢救费用改为进行预防,可以使人的健康生命延长远远超过28天。既然现代生活中不能或部分不能均衡、全面地从食物中取得必需的营养素,那么,我们应该采取用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式,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之余,选择一些安全高效天然,由营养及食品学家从全面均衡人体各种营养素角度出发而研制出来的补充食品,以纠正人们的膳食结构、均衡营养、提高生命质量。
世事潮起潮落,也许你一朝可以名扬四海,但是一朝也可以使你命丧黄泉,所有的功名利禄、欢笑悲伤都将化作一缕尘烟渐渐散去。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爱护健康,普通人漠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著名健康教育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洪昭光语重心长地奉劝大家“像心脏一样工作,像蜜蜂一样生活”。他说,像心脏一样工作,工作就变得快乐;像蜜蜂一样生活,生活就永远幸福!
本文原载作者出版的《新世纪家庭健康营养宝典》一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