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言是一种境界
我的年味儿

近几年,我总能听到人们说这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说总觉得过年少了点儿什么。对我而言,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年味儿从小时候的鸡蛋饺变成了现在的工作餐。
小时候,过年可是我们盼了三百多天的大事儿。每逢年关将近,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走街串巷的,赶集聊天的,不管到哪儿都是热热闹闹的,人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不过,这过年虽然喜庆,要忙活的事儿却也不少。一大家子人要过年,光是备齐年夜饭的材料就得下不少功夫。那时,我就经常帮助父母跑腿,别看我是江南小姑娘,小时候可是家里一员得力干将。每次到了买年货的时候,我就围上爸爸的羊毛围巾,带上他那双大大的皮手套,四处排队买东西。

那时候可跟现在不一样,粮食也好,零食也好,供应非常紧张,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都得用票!我们家孩子多,票给的数量还算可以,我每次的首要任务,就是拿着票去给弟弟妹妹们排队买零食,买花生,买烘糕,最难买的是香榧子。
每次排队都要站很久,那么冷的天,我的手都冻得长出了冻疮。有一回,我把爸爸的皮手套丢了一只,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还有一次,我被派去买鸡蛋,路上非常难走,泥泞不堪。我骑在自行车上,听着后面啪嗒啪嗒一直响,停下来回头一看,鸡蛋被颠掉了一大半……
不过,一想到除夕,之前准备过程中这些困难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尤其是每年这时候,妈妈会给我和妹妹准备新衣服。我俩个子差不多高,为了省钱,我妈总是精打细算,选一块宽度适合做两件衣服的布,做两套一模一样的新衣服,我和妹妹穿上后像双胞胎一样。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每年领到的漂亮衣服,而是辛辛苦苦赶制衣服的妈妈的背影。
那时候,我们都睡着了,只有妈妈一个人醒着,她为了能在除夕前一两天做完,一直加班加点的熬夜缝制。每次我在夜里醒来,总能看到妈妈在昏暗的灯光下,伏在缝纫机前忙碌的背影,让我一直深受感动。妈妈给我们做衣服的那个背影,就是我的年味儿。

等到了除夕当天,家里会炖上一锅肉,煮好鸡蛋饺,拿出我买的零食,欢欢喜喜聚到一起吃年夜饭。吃完也不乐意睡觉,恨不得一睁眼就是第二天,等爸妈的朋友来拜年,说不定能拿到他们给的红包。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让我现在回想起来也按捺不住的开心。
自从成为一个电视工作者以后,我从小时候那个享受年味儿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营造年味儿,甚至琢磨年味儿的人,可谓充分的感受了年味儿。跟他人不同的是,我总得提早的感受年味儿,提早的感受春天,提早的感受各个季节的氛围,既辛苦又享受,这就是职业给我带来的幸福感。
春节,本来是让忙碌了一整年的人们可以获得休息和团聚的节日。但对我们这些在媒体文艺部门工作的人来说,这些年来,春节里格外的紧张,难得与家人团聚。
这么多年来,我导演并主持过北京电视台的主题春节晚会,以及初一到十五的春节特别节目,可谓是一个饱尝年味儿的人。每年我们都会为此费尽心思,仅是希望能给节日中人们增添一份欢愉,增添一点年味儿。为此,我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电视台同事们一样,每到过年,我们就格外的忙碌,更是常常缺席大年三十的团圆饭。所以,以往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电视台都会把员工家属们请来,用隆重的欢聚,感谢他们对电视工作的支持。

其实,在我看来,年味儿“淡”了,未尝不是件好事儿。以前,只有春节能让我们吃到想吃的东西,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心中获得的满足感,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不像现在,春节变得不再那么特殊了,人们的某些愿望,就算不是春节也能获得满足,不管是想吃什么还是想穿什么,只要有钱就能买到。
所以,年味儿变“淡”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表现。不过这也给我们这一行的从业者,造成了很大压力。人们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后,精神上的需求也日益升高,过年的节目也就越来越不好做。
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我的春节依旧很充实。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大家营造出更浓厚的节日氛围,这让我感到愉快。现在对我来说,观众们看到春节特别节目时,脸上挂着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年味儿。
小编说每年春节,小编都是跟父母一起过的,三个人,几盘饺子,几盘家常菜,很简单却很愉快。不管这一年来遇到多少挫折,好像只要一回家,吃点妈妈包的饺子,爸爸炸的油饼,就什么事儿都没了。所以,对小编来说,年味儿就是跟爸妈做出来的味道,只要听到他们的鼓励,就有勇气面对来年未知的困难。
这个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安静下来,我特别佩服那些可以写大部头文章的人,而我只能偶尔在扉页上留下我的只言片语,这些都是我最真实的心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