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言是一种境界
致那个承载了我青春记忆的北京

春节将至,京城又要“空”了。这也说明,不管这个大都市有多么强的凝聚力,人们心里总还是有个地方装着自己的家乡。比如我,虽然早已在北京定居多年,心却还是随着母亲,一直惦记着故乡。
所以,我觉得中华民族的春节很可贵,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节日。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员,无论你多富有、多贫困,你都会回家过春节。它让每个人去尊重亲情,尊重你原本的出发点,让你知道你从哪里来。不忘初心,才能再次回到北京,更好地生活下去。

北京在我眼中,是个宽容的城市,海纳百川。它虽贵为首都,却并不势力,谁都能在这里找到机会。它跟别的城市不一样,比如到了上海,我可能就会很想恋爱,可是一回到北京,就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奋斗。
我从刚踏入北京城开始,就被繁忙的工作占据了多半时间,这导致我有很多愿望都没有实现。比如,我特别想骑个自行车去胡同,来个深度游,也一直都觉得还有机会,但实际上,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快到让人措手不及,很快,我还没来得及动身前往的地方就将不复存在。现在,我仍想骑自行车去故宫转一圈,像外地游客或外国人那样,认真感受一下那让人着迷的红墙绿瓦,金灿灿的紫禁城。

我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必要的,但不应该将我们的记忆覆盖,更不应该让发展的车辙从我们的生活上碾压过去。像巴黎那样让“新巴黎”和“老巴黎”并存就很好,新巴黎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这并没有影响到人们记忆中的老巴黎,他们仍旧可以随时在老巴黎找到自己以前的生活。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以前自己从北京电视台回灯市口要倒几次车,在路上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那时候我接到很多表演的工作,经常在等车的时候背台词,在地铁上看剧本,那时候人也不像现在这么多。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捡垃圾的老人,他看上去累极了,没一会儿就靠着我的肩膀睡着了。我坚持挺坐着,一动也不动,让他靠着睡,直到他下车。至今,我都还记得他醒来后那种尴尬和感激的眼神。

那时候人和人之间就是那么互相信任,现在我可能不敢像以前那样让陌生人靠着睡觉了。而且,那时候等车要等很久,半小时或者45分钟都是正常的事儿,甚至等满一个小时都不奇怪。
那时,只有机关大院才有小轿车。有时候站在大马路上伸手一拦,就会有小轿车停下来搭你一段,你也敢踏踏实实地坐上去。不像今天,稍等一会儿就受不了,坐地铁都嫌时间长。不得不说,人总是欲望无边的动物,在生活越来越便利快捷的现在,我们还想要寻找遗失的美好过往。

我总记得,西单路口有个婚纱店,有次坐公交车,看到一对外国情侣在那拥抱着,那时候的北京还不像现在情感这么开放,我就觉得他们漂亮极了,简直就是自己心目中的亚当和夏娃;也记得西单长安街那条路上,在电报大楼对面有一个电影院,在那里看了多明戈的第一部歌剧——电影《茶花女》。
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你如果遇到特别着急的事情,得去电报大楼打电报。你特别想念爱人的时候,你得半夜跑去打长途。所以那个地方,有我很多的情感寄托。

北京承载了我青春的许多美好回忆。我记得以前在哪里约会,在哪里有漂亮的稻田,可它们现在只能存在于我的回忆中了。
我不反对一个城市的日新月异,但是我不赞同一个城市的翻天覆地,更加反对一个城市的建设缺乏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一个城市的成长,不应该将我们酸甜苦辣的脚印抹去,不应该让我们找不到曾从哪里出发。我认为更需要被看重的,是一个城市百姓素质的成长和一个人内心的成长,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一个城市建设的成长。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有好的空气、好的食品、好的生活空间,让人有踏踏实实的主人感,能让人自在的生活。

其实,当你批评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时候,是源于你对他们有着深刻的爱。良药苦口利于病,肯批评你的人,一定是对你的事情用了心思,是值得好好珍惜的挚友。就像我对北京有这么多话想要倾诉,正是应了那句——爱之深责之切。
有时候,我会听到别人对北京有些怨言,自己也会定期出走,去看好山好水好风景,自然会有好心情。可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无论别处多好,只有回到北京,才会发现这个地方是属于你的。
在北京,我获得了浑然天成的自在感,这是别处无可比拟的。我想,这也许就是春节后,人们会迫不及待返京的原因吧。北京,你的魅力一言难尽。
【田言】是一种境界这个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安静下来,我特别佩服那些可以写大部头文章的人,而我只能偶尔在扉页上留下我的只言片语,但这是我最真实的心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