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的奥运热浪,席卷了京城每一个人的心.中国人追求了百年的奥运梦想,正一分一秒的变成现实.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亿万人收看的北京奥运,必然也会有亿万种想象亿万种回味......
而我此刻所回味的也许与您相同:除了欣喜更多的是15年前中国首次申奥之日1993年9月23日的《9.23北京不眠之夜》。
1993年中国第一次开始向世界提出申办奥运(当时我们国家正沉浸在成功举办亚运会的了自信之中).我荣幸的担任了<9.23北京不眠之夜>申办晚会的导演和主持人.
我为何成为这台晚会的导演
我记得这台晚会是临时决定举办的.
93年9月的一个下午,中央台和北京台的相关人员被召集在市委宣传部开会.当时这台晚会交给了中央台,但他们拒绝了,原因是:"时间太紧"而北京作为申办城市是不可能拒绝的。领导就说:“田歌你来做这件事情,我们是信任你的,你做的东西在政治上和艺术上都是能过关的。”因此这台晚会的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当时的我30出头不知道怎么那么大胆子就接了,想到的很简单:自己要为国家完成一个任务。
地点的选定
最初计划的晚会地点是“天坛”,因为1993年我们的申奥标识就是以天坛为图标,所以整个节目方案也是按照天坛这个大型场地去设计的。那时对我来说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文物部门及消防部门商谈节目内容怎样服从消防和文物部门的要求。一切防范的准备谈妥之后,又担心万一申办不成功群众情绪不稳定,文物会受到损害。于是领导要求在国贸大饭店的作为晚会现场,又因为这里曾是国际亚委会官员下榻的地方,显然除了天坛这里似乎最合适了。但国贸大饭店的场地早就在一年前有了订单了。最后定在了北辰的国际会议中心。那里当时正在开一个国际蜜蜂会议,直到9月22日晚上才能结束。这就意味着我们9月23日才能进去,但23日就要直播了。没有地方给我们彩排,当时我借到了一个场地,大家只有坐在那儿把词讲一遍就行了。包括各界知名人士一百多人,大家真是一呼百应。
我要求技术满足我和蒙特卡罗两个现场对播,以前根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现场直播,再加上十几年前的电视技术手段,难度可想而知,但居然实现了。
一台晚会两套方案
应领导要求,我们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是申办成功的,一套是非成功的。
记得当时总在开会,总有领导找我谈话。那种压力到现在想起来都特别真切。当时我作为导演的感觉,好像跟艺术创作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帮助国家去完成一件事情,这是关乎国家利益的。
那天的节目现场整个情绪都很急切,这也代表了整个国人的面对奥运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在今天也不陌生。所以当萨马兰奇刚一念“北京”的时候,底下的观众就激动得不得了,不知道谁就把鞭炮给点着了,当时记者都被安排在二楼,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就跳下来了,更不知道摄影记者刘占坤怎么拍到我很的那张照片。他真是个优秀的摄影记者。
( 1993年申奥现场沮丧的荣老和失落的我)
瞬间现场沸腾全部都被鞭炮声和欢庆的声音笼罩了了。现场观众的情绪早就压过我们的情绪了,而大家那根弦又绷得特别紧,根本不能听北京这两个字,一听就以为是成功了。我们根本无法左右。当时还有中央台的孙正平,他也觉得成功了,他也把这个激动的情绪直播到中央台去了。还是因为电视墙对悉尼那边的欢庆场面的转播,让我们这边的狂欢葭然而止。那个瞬间的静止犹如半个世纪那么漫长.......我迅速镇定赶紧执行第二套方案。我们几个主持人又重新上台执行第二套方案的主持词。

晚会结束之后,我不知道您和大家是怎样离去的。我被记者给围住了,问是什么情况?还申办2004年奥运会吗?好在之前相关部门的领导都跟我说了,如果有人这么问,就说我们放弃2004年,准备2008年的。至于具体为什么我也没有问,领导让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肯定有考虑。

其实在第二轮的投票中我们还是领先的,最后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
圆梦后的回味
我觉得那个时候中国人要胜的欲望也特别强烈,现在虽然也很强烈,但是比那时要成熟许多。如今北京申奥有那么多理念、口号、形象大使……当年好像是“世界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给世界一个惊喜”。
还有人说失败是申奥片拍的不好(是请老外拍的),画面里尽是老头在打太极拳显得没有活力。其实我并不赞同,现在的奥运宣传片里不是也有吗?所以到今天看来,不管我们有多深厚文化多悠久的历史,但是如果你的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你的综合国力不被信任,你的民主程度不再提高,肯定不能成功。
曾经我和很多人都认为那个场面不堪回首。但是今天看起来,那是中国申奥路上一个必然的过程,它是表达了我们整个国民的情绪更是整个国家的实力证明。
我庆幸自己的工作能和国家的重大事件,有如此紧密的联系。那个瞬间的大喜大悲,那个特别具有戏剧性的记忆会永远地留在在中国的奥运申办史上,铭记在我的心中。
奥运将我们永远连在一起
这几年很多人都约我写一写和您 的故事,我一直没有写。我一直觉得您还一直为中国的百年梦想忙碌着......
2001年7月13日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时庆祝申办成功的晚会,请了我还有您和白岩松,我们再一次见面,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流泪了。
那天我们约定2008年8月8日8点再见,
我知道今晚荣老一定在天堂与我们同享这个梦想成真的世界,也许荣老您今晚再次流泪,那一定是欣慰的泪水!
在您身边的是王光美女士,她也离我们而去了。我的《荧屏连着我和你》曾经采访过王光美,她在电视上出现最多的就是我这。一次是谈母亲,一次谈自己,一次是申奥。有时候我给他们家打电话,家里人就说王阿姨现在不在,待会让她给你回电话。我总能接到她的回复。可以说是电视这个工作把我和她联系在一起的,她的为人和话语让我难以忘怀。
“王光美阿姨,今晚您高兴吗”!
永远的珍藏
当年晚会之后,我还保存了一个档案箱,里面有晚会的剧本、手记等。后来很多人寄报纸给我,上面刊登着有我和您的那张照片,刘占坤还送了我一些他做好的照片,但是都被朋友拿走了,我现在一张都没留下。不需照片,那个瞬间已永远铭记在中国奥运史中!
荣老:中国人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过程再一次让我明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