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专访:复制唐骏的成功(之一)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在IT |
采访唐骏先生,给我的感受很多,令我回想到这几年自己走过的路,也许跟他相比我所有的经历都是微不足道,但我在想,自己和唐骏先生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呢?而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来自何处?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唐总,我看过您的书,而且我对您这些年的经历都比较关注,同为职业经理人,在来见您之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觉得自己的职业轨迹跟您差不多,从IT公司的小职员到管理层,再转战民营企业,但为什么同样的职业时间,我所获得的成果远远不及您,虽然我知道这种反思应该是自己来进行,但是,您能告诉我,您取得今天的成就,您自己觉得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唐骏:你让我想到一个东西叫同心圆。在同样的时间里走过一圈,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半径,在最外层的人走过的一定是最长的距离。那可能我的半径比较长一点,这种长度取决于职业机会、个人成长能力,这中间就包括了知识,学习,积累等等等等,每往前一步都会很艰难,但越往外走,你发挥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当我每一次让自己比过去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所画出的圆圈可能更宽,这个也可以比作是对社会的贡献。所以,让自己不断往外走,突破自己原有的框框,才会有更大的价值。
我问,那唐总,我的理解是,突破自己就是能够在环境中充分吸收有益的东西而使自己能够获得技能上的进步,那如果所处的环境并不能使自己进步呢?
唐骏:你这个观念就是不对的,我觉得任何环境中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最终的问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发现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一点,给你送到微软去也白搭,我在微软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不是技术,而是项目的规划和管理,但微软有几万个员工,看到机会的人并不多,我曾经跟很多人讲过,有很多人能看到问题,但看到问题的员工很多,但我不仅看到了,还提了出来;提出问题的人也很多,更重要的是我提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了;也有人找到解决方案,而我,不只拿出解决方案,而且已经验证过了。这才是公司需要的。因为别人不这么做而我做了,所以机会就是我的了。所以回答你这个问题就是,如果你觉得所处的环境不能使你进步,你要想两点,一是心态,二是方法。
我问,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学习之处?
唐骏:对。
我问,但我并不知道,这种学习对我未来有什么价值啊
唐骏:那这个问题并不是环境的问题,在于你并不清楚你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每往前一步,是需要动力的,有时候职业规划不一定要明确究竟未来十年二十年要干些什么,要干到哪个程度,赚多少钱,我就是这么一个人,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境地,我能知道我的长处在哪里,我的短处在哪里,每当我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我就能清楚地知道,我自己在往哪里走,因为我能认清自己,我能知道我自己是谁。
我问,您到新华都的决定,花了多长时间?
唐骏:1个小时。
我:啊?1个小时就决定了中国企业界这么重大的事情?
唐骏:是的,因为已经准备好了。因为在见到新华都的董事长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了,我并不是随意地走这一步,但也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复杂,有时候一件看起来很很重要的事情其实不要太多的时间,我跟他(新华都董事长)虽然只是在饭桌上1个小时决定的,但1个小时能交流的信息已经足够多。
我:唐总,在这里我想替我一个好朋友问您一个问题,他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也想走您的道路,他发短信给我委托我问您,如果要取得像您一样的成就,作为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他的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唐骏: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不要很远,大学毕业生不要规划十年以后的事,因为你控制不到,你的第一间公司或者刚刚开始的几个公司,也许只是培养你一些职业素养,不要用一种在学校里学了一肚子知识马上就要让社会或公司承认你的价值,因为你现在学的大部分是没用的(笑···),在工作中找到你的兴趣是什么,愿意往哪个方向走,大概要花2-3年的时间,然后才是用方法,比如职业规划,SMART法则,分析自己离你的三年目标有多远,短处在哪里,有什么方法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然后时时刻刻主动出击。
我:主动出击?我看到了您在一些媒体中曾经讲过您直接给比尔盖茨写邮件?作为中国区的一个普通员工直接给CEO写邮件?
唐骏:是的,当时我提出了一个唐氏开发模式。开发出来以后我很兴奋,我给我的直接领导写邮件,告诉他我的想法,我把技术的程序也给他,但一般底层的领导不关心那么多的事,我的直接领导就是一个管12个人的部门经理,他才没有想法要改变微软的WINDOWS模式,他看了以后就说不错,你还是蛮有想法的,就扔掉了。我说能不能帮我跟你的领导说一下,他不肯,然后我就给他的领导总监写信,总监也一样回复说不错,以后可以考虑,然后他也没有再理会我了。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放弃。但是我没有,我给盖茨写了一封信,我写为什么要做,我希望怎么做。盖茨这样的人看到员工的信基本上是不回的。第一封信没有回。我又写了第二封信,我说我的第一封信你没有回,我也给了我的经理、总监写信,我告诉他了这样做的好处。我还说,如果你不回,我每个星期给你发一封信。他还是没有回。所以我下一个星期又写了。我没有跟他说,我想成为微软的副总裁,你不让我成副总裁,我就每天给你写信。我这样做纯粹是为了微软的业务。到了第N封信的时候,盖茨也是人,人都怕烦。他把我的第一封信转发给了我们公司副总裁,说你跟这个小伙子谈一谈,这个副总裁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但他一看到盖茨让他跟我谈,马上就傻了,我也没有告诉他我跟盖茨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估计他到现在也不知道我跟盖茨是什么关系。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他。因为是盖茨让他来跟我谈的,他必须要跟盖茨有一个交代。他仔细研究了我的想法。最后微软公司决定采用我的想法。
我问,可能很多职业经理人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您在盛大这种IT高科技公司,和您现在的民营企业,两个时期你怎样与不同类型的老板或者员工相处?
唐骏:老板类型的不同当然有不同的相处之道,到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有一个基本点是不变的,那也是一个同心圆的理念,作为领导者,在公司,只有一个圆心,那就是我自己,所有人都在我的周围,我对公司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什么叫一视同仁呢,就是等距离,不分亲疏这七个字。我在微软的时候,公司也有派系,也有利益斗争,有的时候演变成政治斗争,这些曾经让我很苦恼,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OPEN,门对所有人敞开,我绝不在私底下单独和公司员工交往。
我问,不和公司员工交往?
唐骏:是的,开始大家很不理解,也不接受,特别是中国北方这种人际文化,刚开始很多人觉得我很另类,但时间一长,大家也能理解,这样子做其实有很多的好处,能够提升公司的效率,这跟开车是一样,阻力减小,在功率保持不变的状况下,速度会大大增加,其实我们职业经理人要做的并不是在民营企业灌输和引进多少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能做得最体现价值的是你能够让这企业里面减少无谓的损耗,这就是成功。
我问,唐总,我作为企业做人力资源方面工作的管理者,我经常会碰到挑选人才的问题,在民营企业往往人才是发展中规避不了的问题,民营企业注重成本,看得到的投入和产出,因此你觉得我怎样做才能给企业挑选到最适合的人才?
唐骏:挑选人才有几个方面,一是要面向两三年以后,你要首先知道你的企业两三年以后是个什么状况,那时候的人才标准应该是什么,拿那时候的标准做现在的事情是不会错的。二是你要尽量多面试,我在微软几年中一共亲自面试了大概1000多个员工,每一次都是我亲自去面试,去谈,有这么多次经验以后,现在很多人站在我面前,我跟他说几句话,我就能基本感觉出来他是不是我需要的人。有很多职业经理问我是不是有方法,我说没有,因为大部分企业的管人事的经理,他们面试的经历都远远没我多,这些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所以遇到这些问题我通常会告诉他,多去面试,经历多了你的感觉就培养起来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的。
我听说您出过很多怪题目,比如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是考验IQ?
唐骏:(笑)其实不是,我出过的这些题目大部分都是没有答案的,其实很多时候是在面试的时候随念想出来的,也没有正确答案,有些题目被列为500强面试题,其实根本都不是,那些题目的用意只有一个,从题目本身能够看到他的思维逻辑,答案并不重要,只要有理由,什么答案都没对错。
好的,谢谢唐总。
稍后贴上《复制唐骏的成功》之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