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宴 想象力枯竭的社会的表象

(2006-09-13 12:57:02)
我想很多人大概跟我一样,看《夜宴》前带着一些疑问的,比如画面是否会如《英雄》的诗意?台词是否会犯《十面埋伏》的硬伤?故事是否会重蹈《无极》的超级无聊?能不能超越《卧虎藏龙》的成就?尽管这些年来,一次次被国内大师的古装巨作搞得啼笑皆非,但因为是冯小刚,我依然心存期望,并真心企盼《夜宴》能把之前的顾虑与失望一扫而空,至少可以有一次全新的娱乐体验。
  
晚上一直看到三点多钟,毫无疑问,《夜宴》是“好看的”。我的意思是说,哪怕是盗版的光盘,哪怕是电视机的单调音色,从感官上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体验。舞美,服装,音乐,摄影各方面,都堪称杰出。两小时十分钟的片长,眼睛始终停不下来。过后再回忆,每个镜头都还是那么美。在这点上,非常到位。  
 
开篇就很出彩,“夜宴”的片名是以一种你完全想不到的方式出现的;然后便是皇宫里的权色交易与宫外王子的飘逸寡淡相闪回。戴面具的王子和一群舞者在青山翠竹中翩然起舞,伴随愈发紧张的音乐,两派刺客赶到,舞者们一个个姿势优雅地倒下。如此形式主义的状态下,死亡被处理得无比凄美。  
 
事实上,整部影片都充满了一种形式主义的美感。就连最残酷的杀戮与行刑都摒弃了写实,以近乎舞蹈的动作来呈现。仔细想来,《夜宴》中的每一次死亡都与舞蹈紧密相连,甚至那场阴谋中最大的秘密也由舞蹈来揭穿;复仇的火焰用舞蹈的方式迸发,爱的歌唱也以肢体的舒展来完成。
 
叶锦添果然厉害,我们熟悉的面孔一张张都变得不那么熟悉--章子怡的嚣张居然透出了恐怖;周迅的纯净竟是如此素雅;葛优画了凌厉的剑眉,原本溜圆的眼睛忽然变得细长;俊俏如吴彦祖,忧郁中的诗情肆意弥漫。还有深黑的大殿,全白的舞者,茜素红的张扬,所有这一切让我看起来觉得这才是艺术,才称之为美。
 
谭盾果然高手,每一次音乐响起,都能第一时间紧紧抓住听者的耳朵。《越人歌》把感伤渗入骨髓,腾格尔与周迅唱得人心疼。
 
可以了,这么多的美好集中在一部电影里,还图什么?为什么看完之后,我心里觉得空落落好象对不住我熬夜的辛苦?是结尾太突然,还是故事太生硬?就像吃了一顿丰盛大餐,吃的过程感觉颇好,色香味俱全,却独独填不饱肚子。
 
于是回到最本源的问题,吃饭是为了什么?《夜宴》就像一顿被做成艺术品端上来的大餐,腔调够好,卖相绝佳,吃在嘴里口感也不错,可就是不管饱。
 
看电影,归根到底还是看故事。看一个或感伤,或激烈,或曲折,或温暖的故事。原以为拍惯了现实题材的冯小刚会对此驾轻就熟,却发现,一旦团队足够强势,资金达到一定程度,又拿着一个先有框架和结局再硬生生编出来的剧本,实在让冯小刚也有巧夫难为无米之炊的困顿。
 
编剧,故事,文字,想象,感性,深动,这些词语,是我们对另外一个华丽的时代的怀缅,而缺少表现力,缺少文化的底蕴,已经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硬伤。
 
我们这个社会到处是信誓旦旦的人,到处是自我感觉极其良好的人,到处是标榜自己智慧勤奋踏实努力认真责任的人,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太缺少能体验文字之美的人,甚至中国社会的想象力越来越枯竭,因为已经不需要动脑筋,在网络上到处有资源可以抄,所以,这个社会越来越多只会“复制”--“粘贴”的年轻人。
 
一个社会的悲哀不是失去栋梁,而是失去思想。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荒凉。《夜宴》只不过是表象而已。
 
 
朱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