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我终于可以说话了

(2006-04-24 09:23:51)
2003年,很多国内的营销专家甚至是泰斗级的人物,在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写了很多批评喜之郎的文章,当时看了是很郁闷:
 
...喜之郎将品牌核心价值确定为“亲情无价”,却并没有提炼出一句能够广为流传的口号,将大量的品牌广告在消费者的心里沉淀下来,使广告费用浪费不少。就像一壶水烧到99度,却釜底抽薪,半途而废。“果冻我要喜之郎”仅仅是一句产品的口号,只能卖具体的产品,并没有达到精神和文化的境界。
 
...一个品牌的打造,需要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单是一个喜之郎品牌,每年投入的费用就是上亿,喜之郎还能拿出多少钱来推广其它的三个品牌呢?
 
...需要提醒喜之郎的是,将一个品牌做强做大,胜过十个二流的品牌。
 
...喜之郎拥有两个果冻品牌:喜之郎与水晶之恋。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明显存在不足,产品大同小异,目标消费群重叠。引入水晶之恋等多品牌的目的是用不同的品牌去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联手对外夺取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如果各品牌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就等于自己打自己,毫无意义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果冻生产企业,作为行业内无可争议的霸主,喜之郎却鲜有新闻见诸报端媒体,失去了诸多免费广告的机会,与此同时却每年投入上亿做硬性广告,喜之郎是否有些得不偿失?想想看,张瑞敏、柳传志、李书福等为他们的企业节省了多少广告费。

...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喜之郎也很少予以回应。2002年1月18日,行业挑战者金娃在北京举行“营销研讨会”,手执“营养果冻”和“社会营销”的利器,直指领导者喜之郎。金娃老总谢立平说:“世界上比恐龙大得多而灭绝的动物比比皆是,大并不可怕。”谢立平还称,2002年金娃将调动资金,加大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对此,喜之郎也悄无声息。

...低调有时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策略,但事事低调也许是一种失策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3年第四期

金娃的果冻,市场上基本已经看不到了,这家公司已经销声匿迹了。我承认,大并可怕,其实小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最终是不能自己认清楚自己。
一切的结果都需要市场来证明,而当初各媒体的鼓噪,幸好自己没有受到过丝毫影响,那些所谓专业的营销专家们只会根据过去的一些经验来德高望重,迫不及待地指责、发表、批判,实际上只是用以提升自己的所谓知名度,而对企业来讲,毫无弊益。
我一直很偏执地认为,在营销领域是没有什么专家的,正如我们的生活现实中不可能有人生或者婚姻的专家一样,现在国内的那些所谓的营销专家,充其量就是个老业务员而已,大部分甚至连市场的经验都没有。
你们,凭什么?
2006年,我终于可以说话了,一切的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朱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足别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