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同里古镇
标签:
旅游摄影 |
分类: 山 水 情 怀 |
十年前的六月我曾匆匆到访过一次同里古镇,由于时间仓促只去了“退思园”,十年后的国庆假期我再次重游此地,选择这里只是因为近二年来疫情猖獗反复不便远行,而如今的家到同里古镇只需二十多分钟车程。
在送女儿返校之后,夫妻二人便直接驱车来到了这里。
要说同里古镇十年来的变化,第一感觉就是整洁规范了很多,微信支付票款后,戴口罩、测体温,有序入镇。另一个感觉自然是商业化氛围更浓,走到那里都是叫卖声,唯有躲到各家宅子里才获得一份清静,这清静也得益于疫情之下游园之人并不多。
入镇的第一件事还是顺着老印象去“退思园”再看看,我们是从镇北进入的,顺路走过去的第一站却是一家“丽则女校旧址”。秋日的阳光明亮而温和,透过高大的树荫洒下斑驳的丽影,“诚勤朴爱”四字校训古朴的镶嵌在三楼外墙的中间,创始人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创办女校提出“女子有学,才能成为男子的贤内助,才能承担起母教责任,才能强国保种,挽救社会危机。”令我肃然起敬。这是我第二次见到明清时期的女子学校,另一次是一年前在苏州大学校园内见过一所。
第二站才是紧邻隔壁的退思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想那不屑被污遭贬,仍存进忠之心的任兰生站在“坐春望月”楼上,看着朴树枝繁叶茂,闻着广玉兰素花清香,享受着满园清澈淡雅、甜美幽静。
园中的“揽胜园”十年来依然是优雅而美丽的,雕花窗栏前,一幅由假山奇石、荷塘锦池、亭台楼阁、桥舫相联、劲松翠竹青梅、朴树樟树芭蕉,以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奇花异草组成的绝色美景在蓝天下仍可想象出芭蕉带雨、荷塘映月、锦鲤戏舸的幻境。适逢古装女子于石船舫之上表演江南古韵,婀娜曼妙与游鱼共赏,令众游客同享任先生的雅兴。
“松石悟园”里面全是似画非画的石片展品,没细看主人简介,只是佩服主人四十多年收集奇石的耐心与毅力,再有就是主人家最早收集奇石是从1967年在四川乐山大佛寺下寻得的一块松石开始的,因为我是眉山人啊,所以记住了这一点。
“崇本堂”与“嘉荫堂”隔河相望,现被当成一处婚俗表演与展示馆,走马观花一圈出来,还是喜欢嘉荫堂里的幽静。
参观嘉荫堂留在脑海里的是其主人柳炳南与柳亚子是同宗,再就是正厅堂上的一副对联“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正和我意。嘉荫堂内木雕众多,无意细看,费眼费神,只听路过的一名讲解员说到什么“八骏图”、“称心如意”、“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凤穿牡丹”、“金玉满堂”之类,数不过来了。
夹在两堂之间的河道不远处就是同里著名的“三桥”了,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分跨两河三界,如果不是沿河两岸的商铺卡座太多煞了风景,寻一微雨天闲看波影荡舟,桥岸三俩花伞漂移,一定是水乡美图的极品。
午时已过,人略疲乏,买一杯酸梅汤,一口透心凉,舒爽醒脑。
“耕乐堂”给我的影像就象一座根雕馆,里面大大小小的根雕艺术品林林总总,懂的人自然偏爱,但与我恰是萍水相逢。
最后一站我们选择去了“珍珠塔景园”,其他的景点给以后重游留些念想。
“珍珠塔景园”走一小门进去,原以为只是水乡一普通商贾人家,越走越不对,这家居然有轿厅,还有一个比前厅大的出奇的后花园,回过头来才细看主人身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时任南京监察御使陈王道的故居,正七品的官,主要职责是查纠其他为官之人,难怪家里后花园内小桥流水、回廊楼阁都有皇家风范,还有一处独家戏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