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宁古八景之湟流春涨

(2011-02-11 19:01:26)
标签:

杂谈

http://s12/middle/48aaebafx9bffda240e9b&690
谓湟流,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湟流春涨”,为西宁古八景之一。
http://s6/middle/48aaebafx9bffdba3b615&690
代西宁诗人张思宪有诗赞道:“湟流一带绕长川,河上垂杨拂烟。把钓人来春涨满,溶溶分润几多田?”若漫步湟水岸头,纵目四望,只见长虹卧波,岸柳倒映,公路如砥,高楼似林,良田漠漠,渠道纵横。夜里万空灯火,映入清波,如抖落一天星斗,万斛明珠,风景煞是宜人。

http://s3/middle/48aaebafx9bffdce72ec2&690
湟水的哺育下,河谷地带至少在明以前是到处草木丛生,绿树成荫。北宋李远在《青唐录》中描述当时湟水流域是 “宗河(湟水)行其中,夹岸皆羌人居,间以松篁(篁概指灌木也),宛如荆楚(江南地区)。羌人多筑物而居,激流而碨(水磨)”。在那茂密的丛林中野生动物成群结队,连麋鹿等大型食草动物也优游于其间,有清乾隆年间西宁府学教授屈笔山西宁东郊《观猎》诗为证:
    雨罢风和黄鹂鸣,高原原上景清明。
    无营散兵东郊出,麋鹿不猜弄晚晴。


http://s10/middle/48aaebafx9bffddb9bd89&690
 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春秋时期以前,湟水流域“少五谷,多禽兽”,人们主要依靠射猎为生。周考王五年(前436)羌人无弋爰剑由秦国逃到河湟后,把从秦地学到的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传播到这里,河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逐渐发展起来了。西汉赵充国屯田以来,引湟灌溉,直到宋代何灌在西宁等地兴修水利时,汉唐故渠仍然可考。湟水滋润着河谷大地,孕育和发展了湟水流域的农业文明。清代初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描绘湟水流域是“漠漠皆良田”,“溪外一片沙鸥白,麦中几片菜花黄”,优美的环境使他产生了“何妨湟水作桐乡”,愿生于斯,老于斯的愿望。

http://s13/middle/48aaebafx9bffdf8a481c&690
尽管“湟流春涨”是西宁胜景之一,然而据报载:“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湟水,加之土壤中残存的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随降雨流入湟水,致使湟水河水质日趋恶化,污染段面不断扩大”在六、七十年代还有很多鱼可供人垂钓的湟水河,而今鱼类已彻底绝迹了。“河水洋洋不休”,人们期望着重视波澜壮阔的“湟流春涨”,期望着“鱼翔浅底”的湟水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