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
(2009-04-18 23:16:50)
标签:
怀着永恒的乡愁杂谈 |
我寻求庄子魅力的秘密已有多年,现在我愈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认为,庄子的魅力就在于他的激情与超脱,两者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大凡一般人在激情与超脱之间只能取其一,并已显难得,而庄子却能熔铸而兼之──从超脱上讲,没有人能像庄子那样藐视一切,漠视一切,高高在上地俯视一切并嗤之以鼻,当这种时候,他站在世界的对面打量着,打量着这个庞大丰富的对手,但他最终发现这个世界微不足道如草芥,虚张声势如小丑,于是他背身就走了,深愧来到这里。这时,他的灵魂确实已飘然远去,去了那“无何有之乡”,只有他憔悴的身影仍在人间伶仃而孤傲,如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但是,他又能在如此超脱与轻蔑时,表现出充沛的激情而无一丝的尖酸(试问谁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同样的,没有谁能像他那样热爱一切,充满激情地对我们谈论一切了!他使万物都具有了灵性,或者说具备了感动人心的诗性,他使鬼魂、神灵以及种种动物、植物甚至土偶桃梗都栩栩如生地对我们说话──他简直就是点化万物的巫卜!他在蔑视与摒弃这个世界时,又使这个世界如此的生机勃勃,意趣盎然,充满诗性光辉!于是我们感到,他与这个世界做了最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这时,我们看到他对这个世界像对待一个久已失去昔日风采的旧恋人,那种既恼又怜且遮掩的丰富神情简直使.
织草鞋的庄周神情枯淡,不疾不徐。但我相信他此时的精神正在那九万里的高空,青天在背,人世在俯。他是江湖上人,他就从水中孕育出那超越尘埃的大鸟,横空绝世,惊世骇俗。逍遥而游的大鹏在九万里高空独来独往,那种俯视人生之态势,莫之夭阏之洒脱,那份孤独与骄傲,确实让儒家所蝇营狗苟的功名利禄黯然失色。我是常常能感受到儒家强作的严正在庄子的略带滑稽的微笑面前的尴尬与不安的。儒家坐稳了国教的高椅,用铁的原则规范所有的行为甚至思想,煊赫威严,神圣难犯。但它难免芒刺在背:一个杀手在野外游荡着,并且以超出的智慧,使它束手无策。
在先秦,我认为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杨朱的贵我人格,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的大丈夫人格,锋芒毕露,正义在胸;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平和公正,循规蹈矩;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虽然后来荀子式的人格遍布天下,那种带有老人和妇人特征的思维方式及性格几成民族性格
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家园。从庄子那里,我们知道了这种致命的乡愁与致命的寻找,他的哲学就是对失去的家园的怀念。而他自己,也在时时眺望着故乡,计算着回归的日子。人间的世界不过是逆旅,而这世界又是多么的贫乏、混乱,无诗意无色彩啊!所以,当他的老妻死了时,他击缶而歌,送她回到“故乡”。现在,寄寓土屋的旅人只他一个了,他可能更加自由,但也更加无聊与落拓了。“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你已返回故乡了,而我还要寄寓人形之内,在这人间羁旅啊)──这孟子反、子琴张二人在朋友子桑户灵前的悲歌,就是庄子对人间满怀倦意的流露。“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我怎么能知道悦生不是一种迷惑呢?我怎么能知道恶死不是就像顽童离家不知归去一样呢!)
庄子疲倦了,他已经不胜乡愁了。对着永恒消失的故乡,他只能对着落日唱着永恒的恋歌,不再希冀安居;对着被眼泪和血充满的历史之河,他长歌当哭,这是怎样的忧伤绝伦的调子啊。他唱着,掉头不顾了。他一生都浪迹在帝王们找不到他的江湖上,在流浪结束的时候,他走向了永恒,走进了我们代代血脉相传的记忆。是的,他大树长青,永垂不朽,而他的思想则正如他自己的话所说:“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鲍鹏山,男,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申请支边(十七年),至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美文》、《寻根》、《中学生阅读》杂志开设传统文化和文学专栏。
主要作品:
1、《寂寞圣哲》
2、《〈论语〉导读》
3、《中国文学史品读》
4、《说孔子》
5、《论语新读》
6、《天纵圣贤》
7、《彀中英雄》
8、《绝地生灵》
9、《历史的多维透视》
10、《先秦诸子十二讲》
11《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
12《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
其中:《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永恒的乡愁》,分别被选为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和《语文读本》(第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