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相声文本】 漫谈水文化(关于水的相声)
(2009-03-24 13:19:44)
标签:
新编相声文本漫谈水文化搞笑台词剧本水杂谈 |
分类: 新编相声/校园相声文本转载 |
【新编相声文本】 漫谈水文化(转)
甲:给你出个谜语。
乙:这你算找对人了。我这个人最擅长猜谜。单位逢年过节搞猜谜活动,我经常拿大奖。
甲:那好。谜面是:散步在小溪,睡觉在池塘,奔跑在江河,咆哮在海洋。
乙:(做思索状)小溪,池塘,江河,海洋?都与水有关,与水有关的那就是鱼。谜底有了,鱼。就是我们常吃的鱼。(得意地)怎么样,难不住我吧。我说过,我经常拿大奖。
甲:那鱼能从小溪跑到海洋?
乙:怎么不能?鱼会游泳啊。
甲:你那是什么鱼?既能在淡水里生长,也能在海洋里生长?
乙:有些鱼就是在淡水里产卵,海洋里生长。反正那鱼是小溪里有,池塘里有,江河里有,海洋里也有。谜底肯定是鱼。
甲:那我再问你。“咆哮在海洋”你怎么解释?那鱼在海洋里怎么样咆哮,你听过没有?能不能跟大伙学学,也好让我们长长见识。
乙:这,这,这鱼的咆哮嘛,还真没听到过。
甲:那你还坚不坚持说就是鱼呢。
乙:好,好,算你有理。你说吧,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甲:谜底就是(打住)
乙:是什么?快说哇。
甲:先别忙。小伙子,不要太骄傲了。世界上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要知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乙:我虚心接受您的批评。
甲:什么我最擅长猜谜啦,什么我经常拿大奖啦。要知道,自大一点就是个“臭”字。
乙:我再次地、诚惶诚恐地接受您的批评。
甲: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楼外有楼”。
乙:这都哪跟哪啊。跟“楼外楼”还能沾上边?
甲:我这人出口成章,说顺了嘴。你拿大奖是在你们单位。如果我们俩在一个单位,那大奖就不一定是你了。
乙:那肯定是大奖你全包,我顶多拿个二、三等奖。
甲:这可是你说的。可不要说我自吹自擂。
乙:你不就是这意思嘛,我还听不出来?
甲: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这意思?我告诉你了吗?我是这意思吗?
乙:好了,好了,你有完没完。我都又虚心、又诚惶诚恐地接受了你的接受批评,你还紧说。你不觉得累,我还听得累。快说答案吧。
甲:小伙子,不要着急嘛。常言说“性急吃不得热豆腐”。
乙:我不急,那台下观众都等不及了。你就别卖关子了
甲:好好,你不要拿观众来压我嘛。观众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听观众的,观众要我说我就说。
乙:好了好了,别在罗嗦了,快说吧。
甲:你可听好了。谜底就是你天天喝的水。
乙:水?散步在小溪,睡觉在池塘,奔跑在江河,咆哮在海洋?有那么点意思。
甲:怎么样?跟着我你长见识吧,你。
乙:你也快臭了。
甲:跟你开个玩笑。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离不开水。
乙:是啊!如果没有了水,一切生命都将枯竭。
甲:正是这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水文化。
乙:水文化?你对水文化有研究?
甲:谈不上什么研究。本人是一个水利工作者,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一个人没事,看看与水有关的诗词文章,把它归纳分类。通过学习,我发现中国的水文化那真叫博大精深。
乙:都有些什么发现?能不能给大伙谈谈?
甲:本人倒是乐意,但不知观众欢迎不欢迎。
乙:大伙来点掌声,欢迎他给大家来个漫谈水文化。
甲: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乙:再来点掌声。鼓励鼓励。
甲:我发现,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水文化史。
乙:何以见得?
甲:先说这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础。没有文字就没有文化。你说,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人,能有多少文化?
乙:那是没文化。
甲:中国的文字离不开水。我查了一下字典,粗略估算一下,不一定十分准确,常用的带两点水的字有30多个,带三点水的字有500多个,带四点水的字有20多个,以水为偏旁部首的字有20多个。
乙:你还真过细。
甲:你说,要是少了这些字,你能表达清楚意思吗?
乙:那怕是不能。
甲:我国的姓氏也离不开水。
乙:没错。百家姓里有姓“水”的。
甲:不光有姓“水”的。据北宋流传下来的《百家姓》读本,在411个姓氏中就有20多个姓与水有关。
乙:是吗?
甲:像水冷游梁、潘洪温江、沈冯池汤、满浦范汪,都与水有关。
乙:没错,这些姓不是带两点水的,就是带三点水的。
甲:还有复姓中的澹台、濮阳、淳于、东方。
乙:等等,那东方跟水有什么关系?
甲:我国的东方靠什么地方?
乙:靠海呀。
甲:这不就有关系了吗?
乙:就这么个关系呀。
甲:不仅是百家姓离不开水,中华成语宝库中与水有关的成语也很多。
乙:举几个例子?
甲:像一衣带水、如鱼得水、青山绿水、高山流水、柔情似水、鸳鸯戏水、跋山涉水、千山万水;还有水到渠成、水泄不通、水中捞月、水深火热、水涨船高、水落石出、水滴石穿、水泊梁山。
乙:“水泊梁山”也成成语了?
甲:我自己加的。
乙:我说成语词典里肯定没这一条。
甲:我发现,与水有关的谜语很多很多。
乙:谜语就不要说了,在你面前我不敢妄讲猜谜。
甲:这次给你来个简单的。
乙:那就试试看吧。
甲:船出长江口。
乙:出了长江口就是东海。谜底是上海。
甲:倾盆大雨。
乙:雨水是天上下来的。谜底是天水。甘肃的天水。
甲:一江春水向东流。
乙:千条江河归大海。谜底是通海。云南的通海。
甲:你小子还真行,难不住你呀。
乙:我说过,我在单位拿过猜谜大奖。
甲:又臭起来了不是?
乙:得,得。在你面前,咱不提这个。有没有难一点的,说出来猜猜,也活动活动脑子。
甲:好。我就给你来个难点的。听好了。明明水少,却说水多。答一字。
乙:“明明水少,却说水多”?什么乱七八糟的。
甲:答不上来就不要乱说。
乙:“明明水少,却说水多”?
甲:答不上来吧?
乙:“明明水少,却说水多”?
甲:还有10秒钟。9、8、7、6、5、4、3、2、1… …
乙:有啦。
甲:什么字。
乙:明明水少,却说水多?
甲:我要你说出谜底。答不出来就不要勉强,我来告诉你答案。不要把脑子使坏了,变成傻子,你老婆找我扯皮,我可陪不起。
乙:就这个问题还能把我脑子使坏了?我曾经解决过世界级的难题。
甲:得了得了。先别吹牛。快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吧。
乙:不就是明明水少,却说水多嘛。水多就会泛滥成灾。泛滥的“泛”字。
甲:怎么解释?
乙:你看啊。这“泛”字是三点水加一个“乏”字。
“乏”者少也,“泛”者泛滥也,多则泛滥。“水”和“乏”一结合,不就是“明明水少,却说水多”吗?
甲:还真有你的。
乙:(得意地)我说过,我在单位拿过猜谜大奖。
甲:别臭美了你。
乙:是的是的,自大一点就会变“臭”。
甲:我还发现水的力量是巨大的。
乙:何以见得?
甲: 滴水可以穿石。
乙:没错。有个成语叫“滴水穿石”,也叫“水滴石穿”。
甲:还有成语像“洪水猛兽、一泻千里、波涛汹涌、大浪淘沙”等等都显示处水的巨大威力。
乙:有这些成语。
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乙:这是一代名相魏征劝唐太宗李世民不要轻视民意的警世名言。
甲:还有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乱石穿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乙:描写了江水的磅礴气势。
甲:我还发现,我国古代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也与水有关。
乙:都怎么个有关法?
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今传为佳话;西门豹除诬治邺,破除封建迷信,推动社会文明;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
乙:是这样的。
甲:我发现,古代的文人墨客,特喜欢游山玩水,而且每到一处就赋诗作词。
乙:现代人也一样啊。
甲:现代人的诗,我一个都记不住。古人写的我会了不少。
乙:说说看。
甲:描写长江的诗有很多很多,最流传的当数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写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乙: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甲:还有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乙:这首诗有点悲壮。
甲:歌颂黄河的诗也不少,代表作有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乙:这诗我三岁就会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甲:还有李白的《将进酒》。
乙:这首我也会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甲:继续说呀。
乙:嘿嘿,我就会这两句。
甲:“嘿嘿,我就会这两句”。实话告诉你吧,嘿嘿,我也只回这两句。
乙:你还有什么发现?
甲:我还发现,古人写的诗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字里行间无不留下时代的烙印。虽然都是以水为题的诗词,但抒发的情感那可是大不相同。
乙:那是自然的。言为心声,有感而发嘛。
甲:你譬如李白。他所处的时代是盛唐时期,他的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乙: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甲:若处在战乱时期,诗人所写的都表现出悲欢离合、忧国忧民的情绪。
乙:那当然。
甲:你譬如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和誓死保家卫国的壮志情怀。
甲:还有李清照的《一箭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乙:表现出诗人思念亲人的哀愁和无奈。
甲:再譬如晚唐后主李昱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乙:表现出诗人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愤心情。
甲:像这些以水为题来抒发情怀的传世之作很多很多,真讲下去,怕是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乙:好了。古代的就不要讲了。说说现代的吧。
甲:现代人跟水就更是密不可分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的需求和依赖更强了。
乙:说说看。怎么个依赖法?
甲:首先说吧,我们天天都要喝水吧。
乙:废话。人不喝水,还不得渴死。说正经的。
甲:好好。我问你,我国大陆现有多少个省、市、自治区?
乙:31个呀。你问这干吗?
甲:这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名称有多少个与水有关,你知道吗?
乙:这我可真没注意。
甲:那我就告诉你吧。跟水有关的省、市、自治区有:天津、上海、海南、湖南、河南、湖北、河北、江苏、江西、黑龙江、浙江。总共11个,占35.4838709677%。
乙:够了够了,算得那么精确。
甲:若加上香港、澳门、台湾,比例就更大了,占……
乙:(打断)行啦。你这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甲:与水有关的城市就更多了,我就不多说了。
乙:那是很多。你还有什么发现?
甲:我发现,古人用诗来赞颂祖国的山水,而现代人则用歌声来表达对江水的热爱。
乙:说说看。
甲:(唱)“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乙:这是一首歌颂长江的歌,歌名就叫《长江之歌》。
甲:(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乙:这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著名历史歌曲《黄河大合唱》。这首大合唱在当时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全民族抗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甲:(唱)“松花江水波连波,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乙:电视剧《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歌。
甲:(唱)“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潭。”
乙:湖南民歌《浏阳河》。
甲:像这样的歌曲有很多很多。
乙:是啊,让你在这里唱,三天三夜也唱不完。要不,我建议中央电视台为你举办一场“水之歌”专题音乐会。
甲:那样好吗?
乙:有什么不好?我来联系。我跟朱军很熟的。
甲:你跟朱军很熟?
乙:是啊,我们一个星期至少见一面。
甲:在哪里见面?
乙:电视上啊。他不是每星期三主持《艺术人生》吗?他一出来,我们就见面了。所以,我对朱军很熟。
甲:就这么个熟法?那我就不找你了。
乙:那你找谁?
甲:我自己呀。我也每星期至少见他一面。
乙:跟你开个玩笑。
甲:我最重大、最最重大的发现,就是谈恋爱离不开水。
乙:为什么?
甲:有诗为证。《诗经》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乙:没错,这是《诗经》里的第一首诗。
甲:那你知道谈恋爱为什么要到水边?
乙:为什么?
甲:因为漂亮的姑娘都住在水边。
乙:有何根据?
甲:(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边住,听惯了梢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乙:这就是根据呀?
甲: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你知道吗?
乙:知道啊。西施、貂禅、王昭君、杨玉环。
甲:你知道她们都住在哪里?
乙:这我就不清楚了。我没去过她们家。
甲:是啊,别说你没去,就连我也没去。
乙:废话。你跟那西施相差两千多岁,跟最小的杨玉环相差也有一千多岁。你见得着嘛,你。
甲:所以我才说没见过她们。为此,我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乙:自寻烦恼。她们都住哪?
甲:据我考证,王昭君家住秭归香溪河边。
乙:不错。
甲:西施,家住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乙:那貂禅和杨玉环呢?
甲:我还没考证出来。只知道貂禅生于山西,杨玉环生于四川。是不是住在水边,史书上没写清楚。
乙:还有证据吗?
甲:还有歌为证。(唱)“芳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为佳人,靠水而居”。你听听,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乙:有这首歌。歌名就叫《在水一方》。
甲:(唱)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乙:多么深情。
甲:(唱)“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乙:为了爱情,别说小小险滩,就是刀山火海也要上。
甲:(唱)“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乙:追上了没有?
甲:(唱)“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乙:这不白忙乎了嘛。那怎么办?
甲:(唱)“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伤悲,就算我会喝醉,就算我会心碎,不会看见我流泪。”
乙:《忘情水》。打退堂鼓了?
甲:不!(唱)“走过千山万水,在我心理你永远是那么美。既然爱了就不后悔,再多的苦也愿意背。我的爱如潮水,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紧紧跟随,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
乙:还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