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相声名家第一代张三禄杂谈 |
分类: 历代相声名家介绍 |
清道光年间(1821—1850)有个演拆唱八角鼓丑角的张三禄,相传他的表演幽默诙谐,最善于见景生情,当场抓哏逗乐。由于他性格孤僻,和八角鼓票房同仁的关系搞得不好,就一个人到地场卖艺,自称所演的是相声。他主要是摹拟人们的喜怒哀乐、音容笑貌,仿学各地人不同的语言变化,装出憨头憨脑的傻样来以博得观众一笑。后人因此称他是第一个说相声的人。
他是天桥艺人“管儿张”的先辈,据艺人们说曾是北京东、西、北城艺人的头目。他原为八角鼓艺人,亦通晓口技、戏法等技艺,后改说相声。八角鼓搭班分其演唱艺术为吹、打、弹、拉、说、学、逗、唱八部,有生、旦、净、末、丑诸般角色。其丑角登场,以抓哏逗乐为主。据云游客《江湖丛谈》(1936年北京《时言报》社版)载:“八角鼓之有名丑角儿为张三禄,其艺术之高超,胜人一筹者,仗以当场抓哏,见景生情,随机应变,不用死套话儿,演来颇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后因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受人排挤,彼愤而撂地。当其上明地时,以说、学、逗、唱四大技能作艺,游逛的人士皆愿听其玩艺儿。张三禄不愿说八角鼓,自称其艺为相声。”他在演出时使“暗春”(用幔帐围着演员说相声、口技,听众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极拿手,曾被誉为“暗春泰斗”。
据薛宝琨《中国的相声》(1985年人民出版社版)中介绍,近世满族艺人玉小三曾回忆说:“张三禄说单口笑话(即单口相声)最有名望,‘活儿’非常出色,内容也净,也可以吸收妇女观众,当时十二文钱可买一斤面,他一天可以赚到二十五六吊钱。可见当时群众是多么拥护他。他常说的活儿有《贼鬼夺刀》、《九头案》等。”《贼鬼夺刀》传留了下来,仍是传统相声名篇。
最早提到张三禄的材料是清代“百本张”钞本子弟书《随缘乐》,一篇中有“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的字句,亦可见张三禄的相声艺术在相声发展早期已有重大影响。可见,张三禄是个名动一时的相声艺人,既为广大群众所崇拜,又是艺人学习的楷模。
张三禄乃相声发始创艺人之一,其后分为三大派,一为朱派,二为阿派,三为沈派。即相声第二代传人朱绍文、阿彦涛、沈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