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2017-03-19 16:48:04)
标签:

嘉兴

吴江

盛泽

莲泗荡

王江泾

分类: 情感话题,水的流连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嘉兴游记(一)---嘉兴莲泗荡游记


    记得从80年代开始,每每出差来杭州,火车总要路过嘉兴,来来回回几十年,可那南湖的航船,只是停留在电视的画面里,保存在自己的脑海里,一直没有机会亲临感受,党的一大航船真实的模样。主要的原因,嘉兴离淮南太遥远,出差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紧迫,让自己眼睁睁地从嘉兴身边飞驰而过,这就是身不由己哦。
   现在来江南了,嘉兴竟然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甚至就是与吴江相邻为居。这完全是历史的捉弄,直让人感到造化弄人。也曾在2014年,2015年两年间专门乘车来嘉兴有事情,可是同样是来去匆匆,没有去南湖,也没有顾得了解市内的其他景点。更没有想到,通过公交来实现嘉兴与吴江之间的交通。
    可是,2016年12月的一天,无意中在吴江庙港,遇见了庙港的民间游街活动,让我陡然在网络上寻找了嘉兴与苏州的关系,产生了去嘉兴游玩的兴致。那是在去年的冬天的一天,我原本是去七都玩的。不料,在庙港遇见了声势浩荡的庙会巡游,男男女女都穿的武林服装,敲锣打鼓,锦旗遮天蔽日,鞭炮鼓乐震天.对于一个外乡人,突然遇到如此盛大的场面,自然我在惊讶之余,跟随他们行走了一段路程,拍摄了部分照片。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七都没有玩成,到是凭空看了个热闹。
   稀里糊涂的看了热闹,还是对于这段没有来由的巡游我是依然不明就里。于是,回来后我就从网上寻找,网上人常言,外事不决找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果然,从百度上慢慢寻找出来,所谓网船会,所谓刘猛将军,所谓堂会,班主等等一连串陌生名词,以及这些名词后面的深刻的乡土文化,历史背景。由此萌发了我一定要去嘉兴,去水乡莲泗荡。看看嘉兴的南湖,看看莲泗荡,看看江南网船会。
   从地图上看,那莲泗荡在吴江的东南方,距离盛泽很近,而嘉兴也就是在吴江的正南方,距离吴江也不过40公里左右。我想,在江浙这里如此发达的公共交通,一定有公交可以辗转到达。因为如果乘长途的话,费用多不说,从家里到长途站,再从长途站到目的地,路程就远的多,班次和时间受长途制约要更加严重,对于当天想来回的我,只要有公交,绝不会去乘长途。这是我这个独行客的外出宗旨。
    可是,传统的百度搜索,如果按照公交搜索,它是基于一个城市的班线来展开的。而对于跨省,跨市的公交,本身就不存在,自然它是默认不存在的。可是生活中,如果我们跨过界河,翻过界山,公交却是客观自然存在的,它就在那运行着,只不过对于陌生人来说,指望单纯网上作业来搜索,你自然是搜索不到的。于是乎,我反复做图上作业,仔细寻找吴江与嘉兴的结合部相关乡镇,以及他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地理分界。终于,一条图上的作业路线被我摘录下小本本中,在3月2日那天,被我进行了实地验证,而验证的结果,让我大喜过望!
    我一个人清早就从奥林清华小区出发,在小区门口乘坐上吴江到盛泽的718路公交车,赶赴盛泽。吴江城到盛泽,路程有30多公里,可是,从2014年开始,就开通了公共交通718线路。对于我来说,吴江到苏州任何地方都是免费的,只需刷卡就顺利放行。于是乎,等我赶到盛泽博京大厦的时候,时间才8点50左右,下车就换成迎面而来的盛泽公交762。对于这条盛泽762公交线路,也是平生第一次乘坐。它穿过盛泽老街,直奔东南方,要经过16站,才到达江浙路口站。这里也是我在地图和百度上反复比较修正得到的最近位置点。
   正在此刻,突然看见开来一辆盛泽7211车。我连忙招手,司机来了个刹车,带上了我。我上车一连声感谢,因为我知道,这里不是它停靠的站点,人家完全可以不携带你的。我知道我遇到了好司机!感谢之余,上车就向师傅打听,如何去嘉兴王江泾,从哪里下车,麻烦他到站告诉我一声。
   走到群铁村委会的时候,那司机告诉我,你就跟他们一起下车吧。我一看,一车的人几乎全部下车了,而车离终点站还起码有4站路呢,敢情这些人都是去王江泾的?我就问了一个妇女,她一听我这个外乡人的口音,知道我不熟悉这里的情况,就告诉我,你跟我一起走。走没有几步,她指着前方的一座桥说,桥那面就是王江泾啦。感谢她的好心之后,我信步走到桥上,果然是界桥。两侧都焊接了栏杆,除了摩托车,电瓶车外,只能通过行人。
   站在那桥面上,看那河面蜿蜒向西延伸,而向东部分则逐渐宽阔起来。找资料得知,这条河名字叫清溪塘,它平均宽度约30米,水深2米,在嘉兴人称麻溪塘。自西向东流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及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后汇入苏嘉运河。麻溪塘既是盛泽、王江泾两镇也是吴江、秀洲两区,苏州、嘉兴两市,乃至江苏浙江两省的界河。小小河流,小小桥梁,原来在地理上如此重要!遥想当年的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时相攻伐,这里不知道多么的紧张和肃杀,也更加理会到所谓吴根越角的含义了。站在小桥上,南北相望,都是高楼林立,只是桥南头浙江那边,霍然耸立着一座公安检查亭,仿佛依然是两国边界一般,直让我感到唏嘘不已。
    下了桥,就来到王江泾新街的邮电局公交站,从这里去嘉兴有三班线路。分别是271,272,273线。而去莲泗荡唯有272线路,到荷花村下车。嘉兴的公交也非常发达,很快272线路的车也就从嘉兴那里开来了。上了272向东北方后不久,2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荷花村公交站,从这里去莲泗荡只有1公里左右了,我就徒步完成了这点路程,来到莲泗荡。
   那莲泗荡风景区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民主村南部,原来是个渔民们自发形成的庙会所在地,也是个普通的村落。现在被官方接过祭祀的大旗,被开发成嘉兴的一个景点。景区占地面积146亩,水域面积600余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船会”民俗文化活动的所在地。江南网船会,其实就是一场水上渔民农民们的集会,民间俗称刘王庙庙会,,表现形式是江南唯一的水上庙会,它是为祭祀元朝灭蝗英雄刘承忠将军而诞生。环太会流域的各地船只,到期都自发汇集到莲泗荡的盛大水上集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每年春节、清明和中秋前后,千船万人集于在莲泗荡的北岸,蔚为壮观。其中庙会活动规模最大的是清明时节,各地的船只,尤其是江浙沪皖一带的轮船、烧香船、丝网船、渔船、货船等等,都向刘王庙汇集而来。庙会的表现形式也很多,活动有扎肉提香、杂耍、高跷、舞龙、舞狮、花鼓、莲湘、秧歌、龙舟船、踏白船等表演。祈求平安、顺景、福康。“江南网船会”于2011年6月被文化部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那刘王庙,崭新巍峨,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才修建的。除了新修的庙宇,还有那巍然耸立的宝塔,也是最近的建筑。从建筑来说,莲泗荡没有什么古迹而看,到是流落在民间的祭拜形式和轰动场面,到是值得人们深思。任何人为官一任,只要造福地方百姓,人们总是忘记不了他,何况他为了民间水利,在太湖中淹没而死呢?所以,环太湖很多地方,都有抬猛将的习俗,也就是到了祭祀的那天,人们抬着刘王庙塑像,环绕村庄和集镇巡游,刘将军也就是成了一个地方神明了。
   所谓网船会,其实就是渔民们按照各地水域码头的不同,各自形成的宗派,每一个地方一个门头,一个首领,一个活动区域。大家都是为祭祀刘将军而结社。到期来此莲泗荡聚会而已。当然了,这些各地的门头,现在也要在政府的民政部门注册才是合法的组织。说起来,过去的渔民比农民更加可怜,居无定所,终年在水面上漂泊,自然拉帮结派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自保安全吧。只是现在渔民上岸,湖面上专业的渔民少之又少,人们在清明时候来此祭拜,更多的人都是开车而来了,据说,会期时候,船只是越来越少了。
   参观莲泗荡,本来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不收费的。由于现在搞起了旅游了,官方出面定位是3A级别的旅游区,自然收费也就冠冕堂皇了起来。看那售价表,每人30元。不过,我那天去的时候就没有人问我要买票,也许我这样衣着普通,其貌不扬,十足的打工人模样,恐怕也就放我进入,再有可能就是3月初,离庙会期间还远,可能没有到收费的时刻,故而把守松弛,无论怎样,我还是游览了这里,了解了渔家很多习俗,同时也知道了网船会的来由。
    其实,安徽很多地方的庙会,也是这样的形式,只是信物不一样而已。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早已经过了12点多了,可是我依然游兴未灭,继续沿着那莲泗荡的出口小街,慢慢晃悠,一路上看见很多当地的农民,都在摆摊经营,销售的无非是祭祀用品,船上用品,农家用品,更多的是嘉兴小吃糕点。这些东西,对我都没有吸引力,我只是一个观者,好奇之人而已。
   我只是想,最好能在清明时候,亲自来这里欣赏壮观的祭拜场面,只可惜,到清明的时候,我得回故乡去祭祖去了,只能算是无奈吧,好在,我已经来了嘉兴,来了莲泗荡,而且,我已经通过公交来了莲泗荡,这一切,就已经足够了。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昨天从嘉兴回来的车上,听一个莲泗荡来的老人说,已经是开始收费了,我想,如果这样折腾下去,恐怕所谓网船会必然是越来人烟越少了哦,毕竟,现在真正的渔民很少了,毕竟有如此信仰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不收费人们都来之不易,你再收费下去,能维持得了这个民间的祭祀活动香火永驻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苏州轧神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