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千年古镇正阳关

标签:
古镇安徽寿县正阳关 |
分类: 情感话题,水的流连 |

古镇的标志

北门

北门

宗教的力量---做礼拜的信徒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正宗的伊斯兰食品--馓子的制作

正阳关的清真寺


南门

淮河上吸沙船疯狂作业

同治年间维修的标记

出南门就是千里淮河了
记得几年前第一次来正阳关,那可是车换车,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那一次,没有找到淮河,也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来不及了,不抓紧时间回不了淮南。一直抱憾在胸,今天,只用去小半天的时间,玩了全镇,除了玄帝庙没有去以外,其他都到了。6点半从家出发,等在正阳关上车的时候,才10点半。寿县划为淮南管辖,开通公交29路车,太大得人心了。这都是来回车上几乎所有的乘客的议论。
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它位于淮、颍、淠三水交汇处,系中华名关之一,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属安徽省寿县。人们口中常说,七十二水归正阳,想一想也对,那颍河,从河南平顶山发源,经过洛阳,一路向东南流淌,融合了多少支流呢?
得水之利,城池自然兴起。早在东周中期,正阳关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淮上古镇——正阳关,起码有2500多年了。
明代,朝廷见河南的正阳县是收取商人、船民赋税的好地方,就于明成化元年六月(公元1465年)在正阳设立收钞大关,直属朝廷户部管理,称之为“银正阳”,或“东正阳”。“正阳关”即因此得名。
正阳关由于水路七十二水通正阳,古时候有水的地方自然有人气。“舟车四达、物盛人众”,“户口殷繁、市廛绕富”,“帆船竞至、商贾沓来”,它曾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商品集散中心,全国有八个省在正阳关设有会馆。古有“凤城首镇”之誉(因正阳关古属凤阳府),今为皖西著名的商贸重镇。
正阳关自明代末年到解放前夕的300年间,长期经济文化繁荣,自民国到解放前夕为安徽八大要城之一,台湾版本的中国地图和安徽地图,正阳关依旧为安徽主要城市之一,1950年安徽省概况,正阳关为八大城之一,为列于合肥和安庆之后。正阳关一个曾经的老八市,今天的近况,实在让人唏嘘。随着2016年1月4日,寿县整建制划归淮南,我想,正阳关随着旅游的发展,一定会改变面貌。
正阳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载于史书的正阳八景(苍沟舟市、秀涧离筵、刘备古城、董生遗址、边洲渔会、淮水帆飞、西城春柳、南湖晴光)。现在历史遗存随处可见。有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的玄帝庙,有铸造于明正德7年(公元1512年)的玄天大帝等5尊铜像,有建于清同治5年(公元1866年)的三座古城门,有1929年设立的中央交通站正阳分站旧址,有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等。还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抬阁、肘阁、穿心阁等优秀民间艺术。
一路走来,最震撼人的建筑是三座城门和上面的书法作品,保存完好的三座建于大清同治年间的高大古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毁于解放前)。三座城门的内外门额上均镌有古人的题字,字体或雍容端庄或遒劲苍润,非但含义深刻、意味隽永,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尽管城墙斑驳,城砖剥落很多,可是,那黑色的字却越加显的古朴苍劲,让人不忍离去。
东门内额题字:朝阳;外额题字:熙宇春台。朝阳:即东方初升的太阳,此题字寓意人们对正阳寄予无限美好的希望,愿正阳就像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蒸蒸日上。熙宇春台,此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用今天的话说,众人兴高采烈,好像去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是在温暖的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一派和谐景象。“熙宇春台”意为人们登上东门,心情就如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那样舒畅。这样既指东门的高大,又指其四周风景怡人,是众人游玩的好去处。
南门内额题字:解阜;外额题字:淮南古镇。“解阜”出于舜帝《南风歌》,据《史记》乐书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歌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为做官者要为百姓排忧解难,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百姓收入,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淮南古镇,意指正阳关是淮南国的古镇,言其历史之悠久也。据《史记·黥布列传》载,汉高祖三年,九江王黥布归汉,“四年七月(即公元前203年7月),立布为淮南王”,寿春为淮南王国地,正阳关当然也归淮南国管辖,故有“淮南古镇”之称。
西门原内额题字:西映长庚;原外额题字:淮流管钥。西映长庚,语出《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启明,昏见为长庚,旦见为启明。“西映长庚”意为:黄昏时节,长庚星伴随着夕阳的余辉一道映照在西门上,主要讲述是夕阳西下时的西门美景。淮流管钥:正阳关是淮河水运重要枢纽,七十二水通正阳,东可至扬州,西可入桐柏,北通颍阜,南溯大别山。“淮流管钥”意为西门就像是淮河上一把能控制淮水流量的钥匙,言西门对淮河水运的重要性,是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淮南过来的一条日本鬼子炮艇,从淮河上向城门楼猛烈轰击,炸垮了西门。
北门内额题字为“拱辰”,外额题字为“凤城首镇”,“拱辰”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为做官从政者,要以“官德”为先,以德服人,这样百姓就会像众星环绕北斗那样,团结在你的周围,从而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晋潘安仁《籍田赋》有“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句。凤城首镇,意为正阳关为凤阳府内第一大镇。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扩大家乡凤阳府的管辖范围,曾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寿州划入凤阳府。据明嘉靖寿州志云:“明兴,高皇帝为寿春府,寻改寿州隶凤阳府”。正阳属寿州,帮正阳亦属凤阳府。又因正阳关“七十二水通正阳”,得水运之利,擅舟揖之便,商贩辐辏,是淮河中游重要物资集散地,自明代成化元年设立收钞关以来,一直是淮河中游的商贸大镇,有“淮南第一镇”之誉,故有“凤城首镇”之说。
由此可见,正阳关城门门额题字大部分出自《道德经》、《诗经》、《论语》、《史记》等典籍,含义隽永,确实值得游人驻足品味三思。正阳城墙于1940年被国民党桂系部队拆除,东、南、北三座城门仍保存至今。如果历史不被破坏,老建筑遗存的话,那是多么好的活文物啊。
四个城门,今天我们只能看见三个了,而且,几年前我去东门的时候,发现还有保存完好的城墙,只可惜,才几年的功夫,熟悉的建筑没有了,太令人遗憾了。
正阳关的特产是小磨麻油,这里是没有添假的真品,价格30元一斤,比淮南要便宜6元,自然,我买了一斤带回来了。至于那馓子,确实出自正宗清真之家,可惜我一个人买回来要吃很长时间,就忍疼割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