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离奇判罚彰显姚明江湖地位
(2009-01-04 16:11:44)
标签:
体育 |
分类: 工作日志 |
如若不是波特兰管计时器的伙计太“敬业”,如若不是布兰顿·罗伊太过神经,姚明6.5个赛季是应该有过一次绝杀的。但那次意外何尝不是一次隐喻:姚明当不了go-to-guy,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今天憾负老鹰,姚明上半场送出16分10个篮板,表现近乎完美,可在刺刀见红的下半场,尤其是一球即能判胜负的第四节,他在得分统计上是苍白的0。更为尴尬的是,约什·史密斯(全场只抢了2个篮板)在“显摆”自己的伟大时,反面也奚落了姚明一番,“我也想抢更多篮板。不过,那2个篮板是本场比赛最重要的2个篮板。”这话不假。单说第一个篮板——火箭末节暴走,把比分追成96平,彼时比赛还剩3分55秒钟,毕比投篮不中,篮下位置极佳的姚明眼看就要再添1个篮板,孰料后脑勺处有天兵降临,隔着他脑袋就是一记雷霆补扣,此人正是前扣篮王史密斯,老鹰98:96,重夺领先优势。试想,假如姚明揽下篮板,火箭把握住这次机会……
我们当然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姚明在上半场势不可挡,伍德森教练才对症抓药,于下半场改变了防守策略,加大了对他的防守力度。遭遇对手重点照顾,说明你的确有几把刷子,你不是个一般角色,之于姚明,这是好事,是对手给你的肯定和尊重。但仅此而已。NBA几百号人,球星不少,巨星寥寥。要想捅破那层窗棂纸,完成向巨星的升华,你还必须具备围追堵截下杀个天昏地暗的本事,也即敌军对你愈疯狂,你得让他们更抓狂。
这一点,姚明做不到。
姚明对下半场“隐身”的解释只有俩字:绕前。是的,破绕前需要队友援助,但不争的事实是,姚明都被绕前10000回了,他还是没能从本身找出有效的应对之策。换句话说,姚明有死穴,而且很难被清除。姚明还谈到了裁判判罚问题,言语间认为33分钟只有2次罚球是裁判黑心。对,裁判带着有色眼镜看姚明,这已经不是头一回。客战骑士时,狠心的裁判连吹3个进攻犯规,让他只打了23分钟。但反向考虑,这是否能说明姚明的江湖地位还不高?
姚明谈到了两点:1.对手因素;2.裁判因素。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但打铁还得自身硬,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姚明自己道行不够,武艺不精。
不存在黑或蜜的问题。打关键球能力不足,的确是姚明的痼疾。对于姚明而言,这也没什么可隐讳的。毕竟作为一个2米26的大个子,技术特点决定了他不可能像那些攻击手段覆盖半场的锋卫那样,随心自如地掌控球权,然后视对方布阵情况选择出手方式,而只能借助于队友的传球救济,用有限的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完成投篮。这种反差注定了,姚明在执行关键球时面临的挑战更大,成功率约等于0并不奇怪。另外还有一点,姚明生在一个内敛含蓄的国度,又是一人在外孤零打拼,这种内外环境决定了越到关键时刻,他就想得越多。带着种种顾虑去执行关键球,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他不像那些“无所谓”的美国人,认为投不中正常,投中了是横财。可以想象,每当姚明执行最后一击或是关键球时,他脑子里总有小人儿在晃,告诉他投进的伟大意义,投失的悲惨结果……
姚明当不成关键先生,却不妨碍他成为球队基石。这种作用大致可以作如下理解:姚明不是亲自干掉敌军的那个人,但能成为把人揍得半死不活苟延残喘,只差队友前来补上最后一拳的那个人;或者说,姚明负责打江山,有人负责冲山峰,缴获战利品。打球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两种人,缺了那种也不行。所以,大家不必苛求姚明非要命中关键球。但有一点,那些不怎么“关键”的球,姚明可千万别让它跑了。
(王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