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十时,大连现代博物馆布置得庄重、圣神且热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古钢教授油画《大庆人》创作展”在此举行。主办单位中希奇的出现了大连财政局的字样,使人看出政府的出资与支持。
今年66岁的谷钢,为中央美院第一届研究生班毕业,后一直在大连的辽师大工作。他待人诚恳、谦虚谨慎。我与其相识不过十年多点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大连地方的美展上。2005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央美院1978级研究生成果汇展《春华秋实》”,与谷先生不期而遇,还有幸同时见到他们那班九位同学中的葛鹏仁、孙景波、克里木•塞纳尔丁、汤沐黎、陈丹青等。当时葛鹏仁刚刚给我们上了一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课;不久前陈丹青也去作了一个上午的讲座;加上曾与谷钢先生混过脸熟,所以,就觉着那次展览备感亲切。从展览的作品看,更觉着怀旧的过瘾,因为那些作品都曾刊登在当时的《美术》里或其封面上,有的作品曾让我颇为激动。事隔三十多年后再来看,再谈起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我感觉依然是带有崇敬心情的。但展览中看到汤沐黎近期作品的甜俗、陈丹青后来作品趋于的单调、葛鹏仁甚至没有新作,就倍感遗憾和不足。那次展览,只有谷钢的作品,依然还保持他自己一贯的风格和画法,认真到每一个笔触每一条线,如同做人一般。
此次谷先生拿到国家订件——完成重大题材创作,那该说是十分难得的。在过去几十年中,能拿到国家订件的没有几位画家。现在喜逢盛世,资金充裕,新中国将六十大寿,为博物馆、纪念馆留下传世之作当为国家培养画家所义不容辞之责任。我为谷先生庆幸,也许那是他的造化。他走的是一惯的革命现实主义+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道路,保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不辞辛苦搜集素材、坚持模特写生、素描草稿、绘制色稿……历时三年时间辛苦创作,最终完成了这幅大作。此外,还完成不少“多余”的素材、习作稿,让我更加喜欢。如果说订件的拘谨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草稿与习作的放松和表现,才是谷先生无拘无束的挥洒和倾诉,才是他的真正的艺术境界。尽管我们都在追求个人语言、画面形式等,但国家订件的完成与只能采用的创作形式,用今年最流行的词汇来说,那是——必须的。

画作揭幕。

谷钢 《大庆人》 布面油彩画。

《大庆人》局部。

习作之三。

习作之二。

习作之一。

谷钢的调色盘。

谷先生说,这就是我吃饭的家伙什儿。一位官员模样的人问,你就在这上面吃饭?

相信这是谷先生最高兴的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