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连和风 |
(浏览新正明寺全景,请点击看全图)
正明寺村南面是大海,北面是丘陵——太山。在太山南侧,一座崭新的正明寺正背山靠海地建设中,然而只是悄悄地进行。我能感觉到这些建筑绝不会得到政府用地的批复的,然而它的事实是存在的。在公路上可以远远看见庞大的寺院建筑群和后山茂密的森林植被。步入正在扫尾工程的新正明寺,并不太大的庙宇建筑在东部沿海一带算是大的了。墙上镶嵌着黑色大理石功德碑,铭记着捐献者们的名字和款项。这里也不乏以单位名义的,多数为个人行为,最多为88888元,最少50-100元。从寺里出来,我感觉出人们对信仰的渴望与需求,超过了目前的希望工程、扶贫帮困等。这也得益于这个村子的实力和远近父老乡亲的解囊。
走进正明寺村,使人感觉到无论自然风光、村民经济还是文化,到处都会使人觉着她生机勃勃活力四射;这是一个见了就会让人振奋的村子。
自然——近9平方公里的正明寺村位于大连开发区东部沿海常江澳北岸,风光旖旎、奇石林立、山青水秀、海产丰富。
经济——近几年的务实拼搏,这里已是经济发展迅速,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走出了一条靠海吃海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文化——活跃在村里的女子龙舞队,舞出正明寺人的风采,舞进京城,名扬四方。
沿着正明寺村海边往东,是国家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城山头,南面与金石滩国家度假区隔海相望陆路相连,北距长海群岛仅40余分钟的船程。花7元钱车票乘正明寺至大连的长途客运,经大李家、开发区、泉水站,每日两班,证明着这里与镇、与区、与市紧密相连。自己开车去这里30公里,相对城市人丁稀少,也算是东部的天涯海角了吧,是个静心清心的好去处。
从正明寺村的海边沙滩放眼望去,蔚蓝色的海面上,渔舟点点,浮筏片片,村民们正忙碌于海上生产作业。这个小村子以海湾扇贝、牡蛎、海带、裙带菜为主要水产养殖品种,同时从事育苗、水产品加工等,依靠水产业支撑起村子的半壁江山,为村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如今的正明寺村,集体富了,村民的人均收入多了。正明寺村靠的是发“海”财。
远远可望见的一排排联体别墅式村民住宅,红色的屋顶与蓝天、金黄色的玉米秸形成“三原色”的强烈对比。渔港内成片的桅杆上满目红旗随风飘飘,汽笛声马达声喧嚣嘈杂一派热闹;村里各渔业加工点繁忙的人们,无暇欣赏他们身边的美丽海景。尽管他们有着宽阔的海域,沿岸的奇石和自然的黄沙滩。脱贫和致富才是最迫切的,他们实现了。在2004和2005年,村级可支配财力就分别达到六百多万元,人均收入分别为6900元和8000元。
正明寺村现拥有海珍品育苗、海产养殖、捕捞、海藻加工、冷冻加工、修造船、制绳、纸箱、采石加工、建筑、农场、科技开发、合资、独资等多家企业。正明寺水产养殖业从育苗、养殖、加工到冷藏配套成龙,具有相当生产能力;修船规模和能力也能在大连市排上名次,拥有众多的客户,并多次承修外轮。
正明寺村女子荷花龙舞龙队进京,获得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举办的全国“国安杯”大奖赛金奖;获得中国民协首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迎澳门回归表演……。与经济相比,这里的文化一点也不逊色。
今年新修的大李家至石槽段滨海公路,全长15.1公里,路面宽10米,临海路段占路线的80%,如果安装上路灯和其他旅游附属设施,和马桥子南部的白石湾海滨路没什么两样。因为路线设计坚持的是“亲海”和“以海为临”的定线原则。沿着这条滨海公路,首先感到的是具有旅游观光、产业经济、港口运输等多个特点的新型公路,它必将成为一条开发区东北部的海滨黄金旅游路,这当然也是一条正明寺人通向富裕的正明之路。
那天归来时,想到能否在村子里搞个写生基地,将来有机会去那里住上一段时间,或是带领学生们去写生;趁现在的房价还不是很高,估计大规模的开发也不能波及这么快,但这究竟需要多少钱,还是个未知数。走到哪就想到哪就写到哪,真是胡言乱语。
平静的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