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世界读书日”

(2008-04-23 00:59:56)
标签:

读书

成长

文化

分类: 七零八碎

                              写在“世界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好像是这样的:每年的4月23日,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和《哈姆雷特》的作者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这一天为“世界读书日”。

     记得在十多年以前,我给我的学生推荐过一篇精品短文。这是秦朔发表在《南风窗》1997年第2期上的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成长不可无书》。文章开头摘录了这样一段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和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样,都是——“中国人”!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其余部分:

   

    这样的事情我并不奇怪,但当从白纸黑字上实实在在地看到这串记录时,我的心仍然被强烈地震动了。

    穷文富武曾是中国的传统,家贫,只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也还有一大批像放羊娃一样的孩子,安贫若素。

    这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成,而在于没有目标可达成。在那没有知识光亮闪耀的地方,生命便永在“放羊——下一辈还放羊”的循环中延续。

    据说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两个家庭。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其始祖爱德华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的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族的始祖叫珠克,是个缺乏文化修养的赌徒和酒鬼,他的8代子孙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修养,竟可以产生如此源远流长的影响。这不禁使我又想起中国“希望工程”中的两句宣言: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几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

    不仅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要读书上进,就是当今世界极成功的商界精英也无时无刻不在以书为伴。电脑业的两位巨头比尔.盖茨(微软)和安德鲁.葛鲁夫(英特尔)不久前便公开表示,要保持领先就必须跟上一些令人激动的新事物,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长。为此,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每天晚上都在计算机网络上调阅明天出版的大型报刊的电子版,力求比别人早一步获悉新的信息。

    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能无知。一切渴求成长、成功、成熟的上班一族,请把高品质的书籍报刊请到你的身边,终身相伴,终生受益。

 

    十几年过去了,又到了一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国人的读书习惯怎么样了呢?每人每年读书的数量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情况如何呢?当年台湾知识分子所倡导的“新读书主义”,又有多少人接受并实施了呢?整天借口忙而喊叫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又有谁能忙过那些商界精英们呢?

 

    之所以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写下这些,就是想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有空就多读一点书,不要把读书看成累赘,不要把藏书当成摆设,更不要把嘴上喊得很响亮的“世界读书日”流于形式。当今,读书仍旧是一件很时髦而且很必要的事情。

 

    亲爱的朋友们,读书吧,读书助你成长,读书助你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