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印象----沈阳最古老的石拱桥:永安桥

标签:
城市印象旅游 |
分类: 行行摄摄 |
大御路,是清代北京至沈阳的陆上交通大通道,为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进兵辽西和关内时最早铺筑。清王朝定都北京后,成为清帝东巡和运送"御物"所行之路,故称"大御路"。大御路也称"京奉大御路"。永安桥,又名:大石桥。为清代皇太极崇德六年(1641)所建。据《奉天通志》载,清崇德六年(1641)皇太极下令,在永利闸的原址利用该闸的石材,修建大石桥,即永安桥。永安桥是大御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御路东端最后一座津梁,又为先帝皇太极所建,向来为清代官方重视。300多年后的今天,它又成为大御路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古迹。
永安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桥头宽12米。桥身两侧分别立着十九根石栏杆,桥端的石柱上是圆雕的狮子,其它为荷叶状柱头。桥头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狮。桥的栏板上装饰着柿蒂花纹和卷云纹,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图案。桥身的北侧有二龙探首,桥身南侧则露出一对龙尾,从远看,呈二龙驮桥之势,造型生动,别具匠心。
大御路是清帝东巡所走的路,清帝从顺治元年(1644)入主中原后,凡经10位皇帝,其中有4个皇帝10次东巡(康熙皇帝3次,乾隆皇帝4次,嘉庆皇帝2次,道光皇帝1次),16次经过大御路上,并从永安桥上通过,往返于京师与盛京。康熙二十一年(1682)皇帝第二次东巡,干脆驻跸在永安桥西,仔细观赏永安桥风光,作《过永安桥口占》一首:"夹路飞尘宿雨消,十年曾此驻龙镳,春风城阙知非远,几处轻寒变柳条。"
沈阳永安桥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