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江印象 ---- 蒜山与西津渡

(2011-07-10 08:38:07)
标签:

城市印象

分类: 行行摄摄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蒜山,不算山,在我这个东北粗人的眼里就是个土丘。但他确是名副其实的“算山”,一座智慧山。

相传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曹操率百万精兵强将南下,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总共不过五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在蒜山顶上的亭子里,两位传奇人物从容地商量着对策。他们约定各自在自己的手心里写一个字,以决定对付曹操的策略。这是一场智者的交流,当他们亮开手掌时,掌心里不谋而合地都写着一个“火”字。于是,历史的长卷里就有了一场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就是人们至今津津乐道的“火烧赤壁”战役。这两位传奇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周瑜。因此,这座小山就叫“算山”,这座亭子就叫“算亭”。当时山上长满了泽蒜,所以习惯上称蒜山。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蒜山脚下不远处就是西津渡,现在古渡已不复存在,唯有老街活化石般的得以基本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关于“西津渡”由来: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上周在CCTV-4看专题节目,才知道古渡码头已经发掘整理出来了。我没有看到古渡,只是走在这条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用心聆听那千年的历史回声....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镇江印象 <wbr>---- <wbr>蒜山与西津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