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攀登雀儿山(二)C1——C2

标签:
登山雀儿山雪山旅游 |
分类: 游记——一毅孤行 |
风雪呼啸了一夜,黎明时也未停歇,我和攀登队长罗日甲住一顶帐篷,看他还正睡着;等我再醒来,天空已放晴,队友们开始在帐内帐外活动开来……
2008年10月1日,早饭后大家戴上头盔、穿上安全带(装上主锁、8字环、快挂、上升器、抓结)、换上登山靴、套上冰爪、背上背包,结组从C1营地直接走上旁边的冰川,开始在冰原上行进……
我因为膝盖问题被分在第二组殿后,身后是保护的协作。
冰川在雪峰脚下堆积开来,宽阔的冰原上纵横着宽窄不一的裂缝,大家像串在一起的小小的蚂蚱,越过冰原上的两条冰河,一直走向冰原的尽头……
到达冰原尽头的斜坡时,协作们带着队员们进行了冰雪制动的练习之后,开始沿着陡坡从东向南连续爬升……
途经另一支登山队的营地,他们先我们上山,因雪雾已经在山上滞留数日。时间随着每一脚缓慢的迈出而快速流逝着,队伍迂回前进,一些巨大的冰裂缝呈现在行进路线旁。有时一脚下去觉得不实在,脚印下方是黑黑的暗裂缝,坡度更陡,天气渐渐恶化,风夹着火柴头大小的冰雹噼噼啪啪砸在脸上、冲锋衣上。继续沿着冰脊向上前进,我们组里的一个女队员开始体力不济,基本上两步一停,频繁的原地等待,身上越来越冷,背上的背包也越来越沉,全组的协作、队员都耐心的陪着等着……接近15:00,协作们通过对讲和大本营量,决定派一个协作护送该女队员下山。
此时我有些饥寒交迫,茫茫风雪中,庞大的雪山以恶劣的天气作为态度,透着杀气等待着我们这些渺小的攀登者……后来知道,与此同时在前面的第一组,苏州来的老张因为身形壮,较其他队员重,陷入一个暗裂缝,他前面结组的“牧羊女”来自广元,个头较小,只能仰卧在冰面上,拉不动老张,幸好老张双手及时撑住了冰面,没有完全坠入深不可测的裂缝,在悬空踢了几脚什么都没碰着之后又试着用冰镐控制,都是松软的雪,他只好松开冰镐,双手拽着路绳艰难的爬了出来……
我们第二组剩下的3个队员在暴风雪中趔趄着踩着前面的脚印艰难前进,横切冰坡,穿越冰桥,路绳时松时紧,另一个协作背负给养在队尾保护……绿豆大小的冰雹几乎将前面的脚印填满,冰面上一层层的冰雹粒在狂风中波动着,形成有规则的图案,头盔噼噼啪啪的响着,脸上一阵阵疼痛……终于雪坡尽头出现一面红色路旗和几顶黄色帐篷,最后这几百米却是异常艰难,雪深近膝,我们背着沉重的背包,又渴又饿,只能心中默数着步子,坚持走到20步,喊停,大口喘着气,等气息稍缓再继续前进……
走进C2时,头盔、头巾、脸、胡子、冲锋衣裤上都是雪,进入帐篷,大口喘气,看着冰爪,实在没有力气去脱……
费了很大的劲才解开冰爪、脱掉登山靴,铺好防潮垫和睡袋,穿着抓绒衣裤钻进睡袋里让自己渐渐暖和,头微微痛,明知现在睡会影响晚上睡眠,还是迷糊着了……黄昏时,太阳暖暖的透过帐篷传递着温暖,天晴了!
队员们陆续出帐,忙着拍照,协作们煮水煮方便食品……
雪地里挖出了一个蹲下只能见到头的厕所,第二天早上就被风雪填平了!
冰川由西向东横贯群峰之间……
苏州老张是背着佳能的顶级单反上的山,他对着这座卫峰按下快门说道:“要是我们爬的是这座山峰就不得了了!乖乖,也不行,老婆看了就不让我出来登山了呀!”
积雪下的冰原杀机四伏!协作们都是来自川西北的嘉绒藏族,用半四川半普通的发音叮嘱大家不要离帐篷太远!
天色暗将下来,大家各自回帐,一队友高反严重,住进我和罗日甲的帐篷,我和罗日甲都是1米8几,还有摄像机,帐篷很拥挤,我打开每个可以透气的地方,哪怕夜里风雪呼啸!
但晚上还是觉得呼吸不透,坐起来好一点,没用太空杯或脉动解决问题,穿着软底儿的帐篷靴出帐,风夹着雪花在头灯的光束中飞舞,夜空中朦朦胧胧的能看见星星排列着的星座,原来已经没下雪了,只是风挟裹着冰原上的雪粒四处游荡……
夜,大风,C2营地,海拔5390米,后半夜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