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影视——毅模毅样 |
黄昏,窗前,沏杯茶
年前的工作告一段落……
伸展伸展恢复健身后酸痛的肌肉
眺望眺望天际边的云卷云舒、夕阳西落
气象台在手机新闻里散播的降雪传言再次印证了某制片主任于饭桌上愤懑的结论:
天气预报?胡说八道!
某日,预报:晴,他安排了大场面请来二百群众演员,是日大雨滂沱;
某日,预报:雨,他跑去给工作人员买了半面包车雨衣,是日晴空万里……
正喝着茶电话响了,一看是以前剧组里的小哥们:
“ mo ge(汉语拼音发音)!回北京了吗?有空一起吃饭啊!”
我一愣,刚想问这小兄弟是不是打错了,又觉得“mo ge”这称谓似曾相识,恍然想起客串《十冤》时因为角色叫做“情魔”,所以在现场,除了按本人姓和名称谓,大家习惯用角色称谓时,就有叫“魔哥”、“情哥”的由来,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道具老师有一次递给我道具时特礼貌的说道:
“情老师,您的剑!”
有很多导演在现场和演员交流的时候都喜欢用角色的名字,刚开机大家听见叫角色的名字还形成不了条件反射,需要有4、5秒的时差才能反应过来:
“哎,是我!导演您刚才说什么来着?”
更有普通话说不利索的HK导演,让大家一头雾水,能生生把“达尔巴”念成“大尾(yi)巴”,把“邱处机”念成“抽水机”。
拍戏时苦中找乐,《射雕》里的江南七怪,一拍打戏不是上树就是上房,我戏称他们是“江南七猴”,《射雕》前前后后拍了快半年,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只要一听见喊“江南七猴!”哥几个正打着盹竟然也有了条件反射:
“来啦!来啦!”
“老大!七妹,快醒醒!该拍咱们了!”
“哟,我的拐杖哪儿去了?”
…………
当然,在横店,现场还经常会听见副导演这样用喇叭吆喝:
“来,大家注意了!老百姓,都到街道中间来!妓女和嫖客到楼上去!楼梯口那几个老百姓也到楼上去当妓女嫖客,哎哎哎,那个穿西装的,你是哪个组群众?帮帮忙,我们这儿拍的可是古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