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游记——一毅孤行 |
今天,青藏铁路开通了,以后去西藏、上高原就更方便了。早上看CCTV直播,看见主持人的脸明显浮肿,不由想起以前数次上高原都会有2-3个月,所以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交流。
几次上高原,当时浑然不觉,都是回来翻看照片才发现,刚上高原头几天的照片脸都是有些微微浮肿;而回到平原地区的头几天总是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原来是醉氧——海拔3000余米时,空气中氧含量就只有平原地区的约60-70%,而且会自然负重约 30KG,回来后氧气浓度陡然增加,就会有醉氧现象。
在滇西北3000多米时,煮饺子就要用高压锅了,摄氏70、80度水就开了,渐渐习惯了沏好茶、倒好水端起来就喝,回来时再这样就会觉得茶杯格外烫手、水格外烫口。
在高原上呆久了,记得有一天早上化妆时,两个岁数稍老的男演员忧心忡忡地悄悄嘀咕:怎么最近早上醒来没什么反应,是不是不行了?另一个说,他问过当地的藏族小伙子,一星期房事也就3、4次……(关于藏族小伙子的说法没有求证过,不代表本Blog观点)
刚上高原第一天最好不要洗澡,以免感冒着凉,否则小感冒会引大反应,甚至是肺水肿、脑水肿;第一天也不要吃的太饱,上楼梯、登高动作不要太急……
因为我仅仅是坐车过垭口上过5000米,然后马上又下到3000多,所以还没有过明显的高原反应。
拍《康定情歌》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当地租了一辆小奥拓,翻过4298米的折多山口,下到3000多的康定城,一小时一上一下落差2000多米,又多是一圈一圈的盘山路,我有些微微的头痛……
有一场戏我要背着唐国强老师小跑数十米,唐老师体重可不轻,加上一身厚厚的藏袍,几条拍下来我就有点倒不上气的感觉,直觉得鼻腔、喉咙都不够用,肺被压缩了一般,吸不进足够的氧气……
在中甸的两个月,早上跑步时,我以电线杆为标志,跑过三个电线杆的距离,就得停下来喘上半分钟,再跑过三个电线杆,再喘一喘……
有一个误解,认为身体好的人高原反应就不严重,其实不然,组里经常高高壮壮的哥们高原反应更严重,反而是身体素质一般的,女人和孩子更能适应高原,反应较小……所以女性朋友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
曾有个练健美的哥们带了一副巨大的哑铃进组,到驻地后,他打开车后门,取下行李后, “嗨-!”地一声拎起了哑铃,突然眼前一黑,扑通一声,我回头一看,只有他爱穿的一只懒汉布鞋划过视线,人已经倒地休克了……
[青藏线地名简介]
唐古拉山:藏语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
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青色的山梁”
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藏羚羊、黑颈鹤、秃鹫、金雕、猞猁、野牦牛、野驴、白唇鹿、棕熊……数百种飞禽走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天堂。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
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那曲镇是青藏公路的必经之路,每年8月(藏历6月)举办的赛马节是藏北草原的盛会,可以领略藏北草原的自然风光、节日气氛和民族风情,还可以参观游览藏北名寺孝登寺。在那曲地区境内,有辽阔的羌塘草原和神秘的藏北无人区,尤其是一望无际的无人区,栖息着野牦牛、藏羚 、野驴等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当雄:藏语意为“选择出来的好地方”;
距离拉萨160公里,有拉萨北大门之称,平均海拔4200多米,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 12年一届的纳木错羊年转湖节很久以前就被藏民族列为传统活动。羊年转湖、马年转山、猴年转山岭,据说是虔诚的佛教徒必不可少的活动,传说这是佛祖给人间留下的旨意。纳木错是身、语、意之圣地,也是圣地中之最殊胜者。每年藏历4、5月份,不少信徒来纳木错转湖朝佛,周围庙宇林立、香火旺盛。
身披银铠、头戴冰冠的英武之神念青唐古拉山横亘千里与他生死相依的情人——纳木错遥相呼应,被当地群众誉为“神山”“圣湖”。其主峰就位于当雄县宁中乡境内,海拔7117米,是一座银装素裹的雄峰。
海拔5500米、水域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唐冰湖,传说是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的掌上明珠。每到清晨和傍晚的时候,会有相当数量的藏羚羊、雪鸡、野牦牛等动物到湖边饮水觅食。
藏北八塔位于乌玛乡境内,相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率兵在藏北草原上驰骋征战,麾下的大将夏巴丹玛香察在乌玛战死,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英雄,在此地修建了8个白塔,一直留传到今天仍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