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毅知半解 |
海子,凋谢在诗歌绽放的年代
如今不会有太多的人记得海子,记得海子的诗,记得海子的死。是什么让诗人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殉身于他所热爱的诗歌,殉身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从容的躺卧在一段火车慢行道上等待火车隆隆驶来碾过身体……
80年代是诗歌绽放的年代,一首首、一行行浪漫、优美、简练、睿智的文字,如同你可以倾听到的悠悠天籁的乐谱,你可以感受到青春的肆意飞扬,感受到生命的强烈意识……年少的我真诚、笨拙的痴迷其中,听着政治课的时事政治白日梦里已是梦想的天国,望着生理卫生课的器官模型心里却思量着如何真诚地表达,看着黑板上数理化公式脑子里却挖空心思琢磨着韵脚……在以升学率第一为教学目的的重点中学成立诗社——名儿还没想好就被老师果断迅速地镇压。多年以后我在海子的诗集里偶然发现,诗人那一年正好于游历中途经我中学就读的南方小城,请允许我这样认为,在诗歌绽放的年代,稚嫩的我曾与行吟四海的诗人擦肩而过……
写下这一段话,是向诗歌绽放的80年代、向诗人海子致敬;同时也向同一年病逝的诗人骆一禾、1991年投湖的诗人戈麦致敬。
关于海子死因众说纷纭,也永远得不到证实,西川说海子“圣洁得愚蠢,愚蠢得辉煌!”海子的房间里没有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是在贫穷、单调和孤独中写作。他的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再次粗读了《海子的诗》,读了许多相关的文章之后我渐渐赞同韩东在1991年的论述:
当代诗人以其实验特征,对传统诗歌概念进行背叛,甚至否定诗必须由语言材料构成,甚至可以是身体的艺术、行为的艺术。行动主义者酗酒、打架、乱性、四处流浪、培养怪癖,以此证明自己是个诗人。而海子的死对于他们自我确立的意义不言自明。但是,这些与海子本人毕竟无关。
海子之死只能是诗人悲惨处境和内心冲突的一个证明。我们不能从他的死亡去追溯他的诗歌,而只能从他的诗歌中去发现他赴死的秘密。如果说海子是为诗歌而死,那一定说明他的创造力已面临绝境。死是一个解脱,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升华。但就我读到的他的那些极为优秀的作品而言,我坚持认为海子是一个写不出诗来就宁愿一死的人。虽然这很可能不是这次死亡的具体原因。
我请求熄灭
生铁的光、爱人的光和阳光
我请求下雨
我请求
在夜里死去
我请求在早上
你碰见
埋我的人
岁月的尘埃无边
秋天
我请求:
下一场雨
洗清我的骨头
我的眼睛合上
我请求:
雨
雨是一生过错
雨是悲欢离合
在后面附一首我97年写的《月蚀之夜》,向诗歌绽放的年代,向那个年代逝去的诗人们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