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毅心毅意 |
残阳下的雪山,戈壁,草原,沙漠……
细雨中的弄堂,运河,小桥,梧桐……
星空下的灯海,楼群,车流,霓虹……
……………………
在以北京这座城市为出发地,独自驾车行驶在深夜里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在暮色中的戈壁草原上,行驶在……,去往一个个未知或熟悉的外景地途中……
在以农历年为时间单位的起始过程中,去完成一部部激情洋溢或庸俗无聊的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
在交替变换的时空中,在真实和虚构的历史或故事里,去演绎一个个你喜欢或不喜欢的角色……
坦率的说,最初从大学退学来到北京并非抱着明星梦,只是喜欢电影,喜欢它的魔力,喜欢它能最直接最生动最真实最感性的表达你对生活的感悟;而按高校学籍管理无正当理由退学须两年后再考,及对高考这一青春残酷物证的恐惧,使我打消了报考导演系的念头,后来知道了尚有进修班可上,于是用一年“艰苦卓绝”的挣扎让自己生存下来后,考上了表演进修班,然后一部部戏的磨练和摔打,在这个行业中做了一个演员。
坦率的说,最初的向往让我想着拍戏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可为了生存,许多时候面对的是乏味的剧本无聊的情节,我知道了,拍戏也是工作是谋生手段。
当然,大部分的创作是积极的快乐的,当成功的诠释了一个角色,得到了认可,那快乐是无以比拟的;当遇见一个好的创作集体,大家在尽全力完成一部尽善尽美的作品,那幸福是无以伦比的。
长年的片场生活,剧组里大家忙忙碌碌,各司其职,朝夕相处只为完成每日的进度,。一个季节过去,一部戏杀青,一个年头流逝之后,在有限的属于自己的日子里,投入到生活中,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并羡慕活得很生动的朋友。
吉普车、爵士乐没有理由的成为我的爱好,OFFROAD是一种生活态度,JAZZ是灵魂的声音,在奔波的时光中,在大地和天空之间,它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可惜持续了数年的北京爵士音乐节没有了,一些熟悉的现场演出的BAR拆掉了,好在还有香山下一片桃林中的MIDI音乐节,还有丽江雪山、贺兰山、格根塔拉草原、海淀公园的音乐节可以昼夜狂欢。在音乐的节日中让自己变的慵懒、温和、亲近土地,在一年中为数不多的那几天里幸福着。
阅读是一种最直接汲取养分的方式,流连于书店可以由思绪在分类书架,在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念和思想之间飞舞,每次拍戏回来,行囊中最重的是书。健身房、游泳池、马场是建立健康生活的基本方式。健身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会上瘾的,你会目睹训练中肌肉围度的增加,同时又能保持形体的协调性。
而这一切必须有着一个良好的心态,
云在青天上水在水瓶中;《禅》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菜根谭》
其中的感悟让我这几年保持着积极平和的心态,努力的工作着,尽管会有懈怠,可我已决定用我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我不会空虚,不会迷惘。
自由应该是能够自由的选择生活方式。
父母当年参加三线建设到了四川,我就出生在铁路边的一座兵工厂,从小看着无限延伸的铁轨,想象着远方未来的一切,随着父母工作的调动,少年时光一直孤独的度过,中学时被父母送到一个县城的省重点中学,繁重的学习任务确保着升学率,在思想最活跃,最敏锐的青春岁月,却在非常压抑的环境中生活着。大学第一年过的非常快乐,然而大一上完,知道自己毕业分配将回到父母的单位按部就班,逐次达标的生活时,顿觉绝望。儿时对铁路无限延伸的远方的憧憬,人生应该是浪迹四方云游天下,而不是在一种体制中乏味、无意义的消耗生命。体制的巨大无形的压力让我无比的抵触和恐惧,于是想到退学,父母和朋友们的坚决反对,轻易放弃寒窗苦读换来的文凭和当时称为的铁饭碗--------国家事业单位的工作,无人为你负责,无人为你承诺,做选择是如此的惶恐,理想是一个梦,远方是完全陌生的城市。我迷惘着痛苦着,怯懦着犹豫着,勇气在哪里?整日游离于校园生活之外,在长江边凝望翱翔的水鸟,来往的轮船,终于在半年后的一天,我心情平静的离开了大学,没有告别,甚至没有办理退学手续,到北京后身上仅有200块钱……
在北京的第一年是艰难困苦却积极充实的一年,焦虑、饥饿、无奈、渴望、期盼、等待、寻觅……火车站候车室、仅容一张床的平房、绿化带里的木条椅、圆明园画家村、不分昼夜的地下室……健身房主管、展会展架制作、外企业务代表、公司业务员、业务经理,更多的时候是无业……感谢至今一如兄弟般的挚友们的帮助,在那段时光,一笼小笼包、一瓶啤酒、一份鼓励、一次倾谈弥足珍贵;在炎热的街头,五毛一袋的冰牛奶比甜甜的汽水更解渴,骑着自行车心照不宣的一句“喝奶去!”,是多么难忘的记忆!
那时候,我们穷困但不潦倒,在城市的角落里,在漫长的黑夜里,顽强的冥想着未来,期盼着日出……然而,却又害怕白昼到来后的迷茫空洞,无所事事,因为我们有理想却没有道路,有目标却没有方向。只有孤独,内心深处的孤独;只有落寞,无人理解的落寞。心灵和思想在缓慢流淌的时光中流浪,身体和器官被饥饿和欲望折磨……
那时候,我们憔悴但不消沉,在生命的放逐中,在成长的空白里,勇往直前的奔跑着,喊叫着……然而,因为等待的漫长而刻意放逐精神暂时忘掉梦想,肆意沉浸在通宵达旦的音乐和无边无际的幻想中……
一年后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几处柜台和一家店,经营摇滚饰品及草编工艺品。如此可以一边上学一边解决生存问题,周末无暇与同学们游山玩水,赶赴天津、青岛进货,又一年的时光辛劳而充实。
1995年,为纪念电影诞生百年,法国里昂博物馆在全世界请了16名有代表性的导演, 用Lumiére兄弟发明的第一部摄影机每人拍摄一部短片,中国请的张艺谋,张艺谋的短片里只有一男一女两个演员,用极短的时间表现中国百年的变迁。刚上完学的我,经过一番面试,参加了这部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短片的拍摄.
从那以后,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一个行业
在奔忙的日子里,在闲暇的时光中,虽然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及方式,然而内心却一直隐约有着一种焦虑的情绪。
以前在青春的空白和迷失中,没有道路没有方向时,常常在深夜徘徊,沉睡中的城市不知道期盼黎明的那种焦灼目光。如今,我依然焦灼的期待着奔跑着……
这篇文章应一份杂志之约写于2002年底,几年之后略作修改,心境竟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实在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我觉得它的题目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