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与《背叛》
(2012-06-25 11:58:59)
标签:
宋一坤王庙村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楷体杂谈 |
除了《遥远的救世主》与《背叛》两部作品外,我再没读到过豆豆的其他作品。对比丁元英与宋一坤、芮小丹与夏英杰、欧阳雪与江薇、韩楚风与叶红军……你会发现他们似乎是一个人。甚至令人觉得,丁元英是宋一坤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真实存在的同一个人的两面,其中,《遥远的救世主》是《背叛》的续集,丁元英是解决了温饱,拥有了财富,经历了浮沉之后的宋一坤。
对比之下,丁元英与宋一坤两个主人公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譬如,两个人都对女人充满了戒心但却又充满了希望,一旦投入都一发不可收拾;两个人都精于谋划,精于布局;两个人都喜欢抽烟,丁元英抽三五、宋一坤抽万宝路,都是混合型的;两个人都有一段不是很成功但也谈不上失败的婚姻,对后来出现的两个女人都没想过要天长地久;两个人都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切的体会,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走向有着准确的判断;两个人对于死亡的态度都很淡漠……
所不同的是,宋一坤的身上充满了所有从贫困走出去的那些人身上的共性,因自卑而生的自尊,因害怕贫穷而生的对财富的贪婪,因恐惧法律而生的缜密心思。宋一坤是一个还在为财富的得失而挣扎在道义与金钱之间的人,他的财富是依靠法律的漏洞与人们的欲望,通过掠夺的手段获取的,在这一点上,他甚至有点像《遥远的救世主》中的王阳明,他的掠夺突破了所有人的道德底线,令人们包括他自己都无法承受道德的谴责。
丁元英则不同,他有过衣食无忧、前呼后拥的生活,他甚至对金钱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了。对他而言,赚钱只是实现价值顺手得到的东西,而不是目的;他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他所享受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他对世俗甚至不屑一顾,他是一个游走在三界五行边缘的人。尽管他也在掠夺,通过“杀富济贫”的掠夺来实现王庙村的扶贫,甚至对王庙村本身也是剩余价值的掠夺,但是这样的掠夺当放在中国当时的农村条件下,就变成了符合农民利益的行为。
我宁愿相信丁元英是生活无忧的宋一坤,是经历过风雨后的宋一坤,是大起大落后的宋一坤。也似乎只有这样的涅槃才能对得起宋一坤所做的一切,因此,丁元英的完美,必然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蜕变。
尽管《遥远的救世主》中没有描述丁元英的前世,但是并不影响人们将《背叛》中的宋一坤视为前传。
不管作者身份是谁,我相信他所描写的两个故事是对同一个原型的不同角度的描写。每个人的任何作品的创作都会基于自己的生活阅历与对生活的理解,不管是丁元英还是宋一坤,他们无论正邪,都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对事物发展的预判与把握,他们都敢于打破常规,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只是丁元英的探索是“得到”后的“放下”,而宋一坤是“追逐”中的“迷失”。
因此,豆豆与主人公原型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关联,我更期望的是在这两本书过去近二十年后的今天,能不能有一本新的作品,描写这些年来丁元英的生活与感悟的。
从两部作品的结局来看,豆豆应该是一个追求完美但是内心悲观的人,或者可以称之为一个悲观的浪漫主义逃避者,他相信美好,但是不相信永恒,于是便将那些美好的瞬间以死亡的形式定格。不管是《遥远的救世主》中芮小丹的开枪自杀,还是林雨峰的坠崖身亡,甚至《背叛》中方子云、林萍、宋一坤、夏英杰的自杀都是对“美”追求的表现。豆豆以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带着遗憾远离尘世,让他们以永恒的死亡来解脱未知的生存。
一个悲观的作家,该是有着怎样的经历才能写下这样的文字?丁元英只是他心中的神,是他按照理想塑造的一个神,是他理想中的男人,也是作者够不着、得不到或者做不成的男人,芮小丹亦然。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背叛》是现实,《遥远的救世主》是梦想。
是的,《遥远的救世主》是一个梦想的故事,丁元英是一个理想中的人,就连王庙村的扶贫,也是个传奇的故事。
杨金贵
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于北京马甸桥东北角